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第5/5页)

消极目的的意图等待歼灭性行动,而积极目的则企图发动歼灭性行动。对于应当等待和等待到何种程度,这又涉及进攻和防御的根源,我们会在后面详加论述。

在这里,我们只想说,等待不应当变成绝对的忍受,而且在等待时采取行动,消灭与我们作战的敌军,也能够作为我们的目标。

因此,将消极意图理解为不寻求流血战斗的方法,就必然不会将消灭敌军作为目的,那么这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当然,在消极意图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会迫使人们选择不流血的方法。不过,采用这种方法也未必是恰当的。因为恰当与否,并非取决于我方的条件而是由敌人的条件决定的。

所以,这种不流血的另一种方法绝对不是急切渴望保存我方军队时的手段。如果该方法不适用于当时情况,那么便会造成自己军队出现损耗甚至覆灭的情况。

历史上,有不少统帅都犯过这种错误,结果弄得自己身败名裂。当消极意图发挥主要作用时,它的作用是延迟决战的时间,让人们等待决定性时刻的到来。其结果通常是不仅推迟军事行动的时间,还可以改变军事行动的空间,这是因为时间和空间关系紧密,只要情况允许,它是可以做到这点的。

不过,一旦推迟行动造成局势对我方不利时,我们就要认识到,消极意图的优越性不复存在。所以,消灭敌军这一原则被抑制,而其他意图就会出现。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战争中达到目的(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样的,不过,战斗是唯一的手段。因此,所有一切都必须要服从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个最高法则。

敌人如果寻求战斗,那么我们只能应战。所以,我们只有在确定敌方在战斗中一定会失败或者不会进行战斗时,才可以寻求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一言以蔽之,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标中,消灭敌军永远是最高的目的。

在战争中,至于其他方法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会在后面逐一弄清楚。我们只要记住,在战争中使用其他方法也是可能的,因为概念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只不过我们在这里要强调:以流血的方式来结束问题,即消灭敌军,是战争的长子。

在政治目的小、动机弱、紧张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谨慎的统帅在战场上和政府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办法,以避免大冲突和流血的方式,利用敌方的弱点来达成媾和。倘若他的计划有充分的依据,有成功的把握,那么我们便无权指责他。但是,我们还是要警示他,他所选择的路是羊肠小道,随时可能遭到战争的突然袭击,他一定要紧紧地盯着敌人,免得敌人突然发动战争,他却手忙脚乱地迎战。

对于什么是战争,目的和手段在战争中是怎样发生作用的,战争在现实中什么时候背离开它原来的严格概念,但之后像服从最高法则一样永远服从它,所有这些观点,我们都必须谨记在心,并且在随后的相关章节里时常联想到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这些论题的真正关系和它们的特殊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不至于时常不停地跟现实发生大矛盾,更不至于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