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5/7页)

“好不容易把人给抢出来,居然还被送到知事那儿去了,这可该怎么办?”张树愧的眉头锁成了一条线。

陈十三已经半天没吱声了,整个屋子的人都愁眉苦脸,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可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嚣,紧接着下人进来通报说知事来了。

屋子里的人纷纷瞪着眼睛,露出怪异的表情。

“什么,知事来了?知事怎么会突然来了?”张树愧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所有人都开始往外挪动脚步了。当他们果真看到骆承之,还有姚炳才和德罗时,才相信这个事实。

“哎呀,知事大人到访,怎么也不提前通传一声。”张六佬惊讶至极,“姚老爷也来了,哎哟,这不是德罗神父吗?您怎么也来鹤峰了?快里面请,看座!”

骆承之转身看着身后的人说:“德罗神父点名要来极叶堂看看,所以本知事只能亲自相陪,正好姚老爷跟德罗神父也是老朋友,我们就一起过来了。”

“我也刚到鹤峰不久,早就想来拜访张掌柜。”德罗配合着他们圆谎。张六佬说:“您是茶庄的老朋友,这次远道而来,可一定要多留些日子。”

“当然,我就是奔着茶香而来的。”德罗笑着说,“鹤峰的茶香不比南北镇的差,我想我会爱上这个小县城的。”

一番虚情假意之后,骆承之果然又提到了合作的事,这可让张六佬一时没反应过来,但他立即说:“姚少爷之前来说过这事儿,不过……”

“张老板,你到底考虑得如何?”姚炳才咄咄逼人。张六佬为难地说:“我想还得再等等,目前并非最好的时机。”

“最好的时机?”姚炳才全然不顾屋里还有其他人,语气非常严厉,“今日知事也在,到底能否合作,你就给句话吧。”

张六佬看了骆承之一眼,见他面色肃穆,不禁左右为难。陈十三看出了端倪,忙从旁插话道:“姚老爷,合作可是大事,您千万别急,这样吧,因为茶庄还有一些事没处理完,您再给七日时间,七日之后肯定给您满意的答复。”

“好,那就限期七日。”姚炳才道,“骆知事可都听见了,我希望七日之后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德罗非常疑惑地问:“你们两家是要合作吗?那太好了,我非常期待二位的合作。”

“很好,既然达成了协议,那本知事今日算是没有白来。各位,我可是希望尽快听到两大茶庄合作的好消息啊。”骆承之的话让姚炳才暗自窃喜,但对于张六佬来说,却像一块重石压在心上。

德罗在茶庄住了几日,约定一个月之后将带朋友来鹤峰考察。

渔洋关镇是江汉平原、三峡地区通往鄂西山区的咽喉之地,也是五峰的东大门,因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所以成为鄂西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鄂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茶叶全部由此外运。

张六佬和张树愧来到渔洋关商谈开办茶叶精制工厂事宜,没想到谈判过程非常顺利。

“六爷,你有所不知,多年前渔洋关可不像现在这样自由,当时这里全被当地地痞控制,过往客商必须缴纳保护费,更别说要想在这里设置精制工厂了。”张树愧感慨不已,多年前他曾和卢次伦来过渔洋关,但只买通了过路的权限,却被禁止设厂,“一晃又过了这么多年,局势真是变了。”

张六佬饶有兴趣地问:“当年您跟爹到渔洋关的时候,当地政府都不管这些事?”

“要是政府出面就好了,可惜当时的政府跟地痞流氓相互勾结,凡是想经过此地或者在这里设厂的客商,都要被狠狠地宰一笔。”张树愧还清楚记得当时所有的情景,“虽然现在仍然是战乱时期,但一朝总比一朝强,你也看到了,渔洋关的繁华程度可是当年无可比拟的,对极叶堂来说,这可是最好的时期。”

张六佬兴奋地说:“老张,渔洋关设厂的事儿就交给您了,等筹备完成后,再派专人过来负责打理。”

“求之不得呀,这可是在完成老爷的愿望,也算我帮老爷做点事儿吧。”张树愧欣然说道。张六佬望着四周人来人往、一片繁华的景象,仿佛已经看到极叶堂的茶叶正从这儿运输出去的美好前景。

夕阳正红,洒满了整个山峦。

张六佬和张树愧连夜赶路。二人因来时匆忙,轻车简行,并未带下人。现在夜黑风高,两人走在荒凉的山间也不觉心中忐忑。

此地叫采花山,山高且陡,茫茫一片。张六佬骑行的马匹突然仰天长嘶,双蹄飞扬,险些把他掀翻在地。另外一匹马也受到惊吓,收脚未稳,在原地转了个圈才停下来。

两人心中暗叫不好,但还没反应过来,前后突然传来马蹄声,紧接着便看见人影绰绰,疾驰而来。张六佬脑子里闪现出山匪的样子,屏住呼吸,心脏怦怦直跳。“完了!”张树愧暗叫一声,心早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