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5/6页)
想到爸爸,想到妈妈,想到哥哥,李明强真恨自己当初不应该当兵,不应该考军校,更不应该考步兵侦察。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爸爸支持、妈妈通过的。现在,刘爷爷去世了,李家的事再也没有人管了。李明强上不上前线,打不打留后报告,也没有人为他拍板了……
李明强捶了捶嗡嗡作响的脑袋,拿起笔与纸。他得备课,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指导员的指示,不,是团课教育,星期六下午是团日,李明强是团支部书记,讲课理所当然是他的事。部队刚刚取消副指导员,当团支部书记的排长真真的难啊。
“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句话李明强不知听过多少遍,可他从来没有去给人们长篇大论地讲过。
是不是先讲一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紧密相联关系?他思忖着。
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在国家消亡以前,人们总是要在国家这个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特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生活。国家的利益包含了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源泉和根本保证。国家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同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冯玉祥将军有一首诗写得好:“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无处住,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若破,家无着,看你如何去生活?”
李明强的思绪慢慢地走上了正轨,到达了静点。他就是这样,在百爪挠心的时候,只要拿起笔与纸,思想很快就能从混乱中收拢回来。
孙中山先生生前曾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万贯的华侨富翁。一天,他到朋友那里聊天,当深夜返回时,发现自己离家时忘了带夜照(夜间通行证)和夜灯。按照当地法令规定,华人夜出,身边如果没有夜照和夜灯,让巡捕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这位富翁只好花一块钱就近叫了一个日本妓女,让她陪伴回家,才免遭巡捕的纠缠。孙中山先生感慨地说:“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却很强盛,所以她的国际地位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连走路也没有自由,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
国破家就亡,国家衰败,人民遭殃。这个道理在中国近代史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说明。李明强对近代史的了解是深刻的。这一百多年间,国土沦陷,山河破碎,主权受辱,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牛做马,任人欺凌宰割的血泪史,充分说明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休戚与共,没有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就没有个人的翻身与解放。
今天,我们的祖国如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就连那些长期与我国为敌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任何国际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参加讨论,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谁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台湾华航波音747货机机长王锡爵不是在5月3日驾机返回祖国了吗?祖国要不强大,他会回来?他会要求在大陆定居?台湾当局会同意他们华航和我们中国民航商谈?会有大陆与台湾“三通”这一重大突破?
想到祖国三十几年来的发展和强盛,李明强那由于气愤而抽搐的脸由铁青变成了红润。记得一个外国元首,对,在那个红塑料皮本上记着——
李明强打开抽屉,拿出一个红塑料皮日记本翻开,是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访问时说过的话:
“当我在长城上漫步时,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长城,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人民的骄傲。今天,人民群众把我们军队喻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称誉何其崇高,责任又何其重大!现在,吴国不断向我进行新的武装挑衅,使我边民有家不能归,有学不能上,有田不能种。我们中国,泱泱之大国,岂能让这弹丸之国的小霸猖狂!同志们,我们这座“长城”是起作用的时候了!……
李明强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大张,自己已被自己的论点论据说服了。他决定给父母写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要到前线去了,也许……
李明强刚写几句,他的心即刻就沉了下去,眼前又浮现出他毕业后第一次回家的情景,这情景在近两年的都市生活中,像电影一样不断地在他的眼前重现:
一个雨后的傍晚,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吸着那清新的空气,走在家乡那泥泞的小道上。几千里列车颠簸,几十里泥路的步行,也没有使他感到丝毫的劳累。浏览着故乡的金秋,手摸着口袋里三个月的工资,遐想着与家人重逢的喜悦。突然,一幅活生生的图画跳入了他的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