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5/6页)

“退回来了。”李明强冲傻愣着的许玉梅笑笑说。

“别,别着急。慢慢来。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成功。特别是写书,可能要与出版社磨合好多次。”

李明强从抽屉里取出了沈大鹏编辑给他写的那张纸,递给许玉梅。

许玉梅看了,笑笑说:“跟我想得差不多。看,我给你带来点参考资料。”

许玉梅说着从挎包中取出一本书,是刚刚出版的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一本一九八二年第三期《收获》杂志,还有几本比较薄的杂志和几张报纸。

许玉梅说:“我看了你写的稿子后,当时就有这种感觉。只是,我没敢说。”

“为什么?”李明强挑起深眉,轻轻地问。

“因为,和平刚刚伤害了你,我怕——我如果说了,那不是等于在你的伤口上撒了把盐吗!”

李明强不说话了。本来他不想卫和平,可许玉梅这一提,又使他不得不想。他的脚伤后,许玉梅常来看他,他已经感觉到了许玉梅的爱,但是,卫和平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很难抹去。至少可以这么说,在短时间内,李明强很难接受任何女孩的爱。

“张贤亮这本书揭示了人的本性,全篇充满了哲学思辨。”许玉梅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递给李明强,接着问:“你看过《人生》这部电影了吗?”

“看过,是去年流行的片子。”

“这期《收获》上是原作。我感到你的作品和路遥的风格差不多,而你现在写的男主人翁与《人生》中的高加林的形象有相似之处。所以,专门到北图去把它翻了出来。这些,都是关于《人生》的评论,你看看,对修改你的这本书有好处。”

“谢谢。”李明强非常感激许玉梅,他真没想到,许玉梅还会为他去把三年前的杂志和报纸找出来。他捧着许玉梅给他的书,就像捧着姑娘的心,不知说什么好。

门开了。指导员刘群山抱着一摞书站在门口,不好意思说:“啊,对不起!习惯了,没敲门。”

“没关系,我来给明强送点参考资料。”许玉梅倒比李明强大方,站起来说,“指导员,您坐。”她已经见过刘群山多次了,今天她好像成了主人。李明强倒是坐在桌前,不知所措。

“我也是给李排长找了套书。”刘群山说着进屋来,把一套《青年修养丛书》放在桌子上,“你们聊吧,我走了。小许,今天在这儿吃饭啊。”

“你们两顿饭,让我等到四点啊?”许玉梅笑着说。

“不,中午我请客。”刘群山说。

“不了,我还有事儿,待会儿就走。指导员您坐会儿吧。”许玉梅指着肖明的方凳说。

“不坐了,我到别的屋看看。”

十一点半,刘群山又转到了李明强的屋。他想,军人说话要兑现,他请许玉梅和李明强吃饭,是给李明强挣个脸面。一来显示他作为领导对部属关心;二来说明李明强人缘好。他断定李明强已经与卫和平吹了,这一个可不能丢了,他要在许玉梅面前好好夸夸李明强。可是,许玉梅已经走了。

“怎么不留人家小许吃饭呢?”刘群山问。

“她有事儿。”李明强满不在乎地说。

“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和北大的小卫吹了?”

“没有。”

“没有?她多长时间没来了?你脚受伤,她也没来看一回。”

“她外出实习去了。”

“实习?这一个多月了,连封信都没有?”

李明强的脸红了,刚要从实交代。通信员就送来了一包邮件,那隽永清秀的字迹,是他最最熟悉的,好久好久不见的亲切的字迹。是她的,是她,是卫和平寄的。

“你看,这是什么?”李明强把邮包在刘群山面前晃了晃,用嘴角笑了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包里是什么,心虚得很。

“小卫寄的?”其实,刘群山已经看出是卫和平的字迹了,只是情不自禁地问一句,也不等李明强回答,接着说:“那,这个小许来得可够勤的呀。”他一边说,一边用右手点向李明强,“你小子,可别脚踩两只船,闹出事儿来啊。”

“指导员,你说哪儿了。我们从小在一起,跟亲兄妹似的。”

“看得出来,看得出来。”刘群山一边点头一边站起身说,“这饭我也不用请了,你看你的情书吧!”他走两步,打了个响指,道:“又省三十元啊。”

李明强拿起卫和平的邮包,心突突地跳个不停,这是什么东西呢?他凝视了好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拨开,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是在排除一颗从没见过的地雷或定时炸弹。书,是书,是一套《当代大学生丛书》。有一本《关于‘我’的思考》吸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