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自毁阵地(第2/3页)

瓜达尔西面。邱容成的其余6辆发射车,全部掉过头来,进入发射准备。

他部署第二辆搜索雷达以不同的波段开机,结果立即就被敌机截获,美军机的干扰波束来的既快又准,瞬间就瘫痪了这部雷达。显然那架该死咆哮者具备同时应付2部工作在不同波段捷变雷达的能力,或者还不止。它的干扰功率完全没有变弱,邱容成潜心研究了不少年的电子对抗,但是碍于手上装备的代差,完全无力与这架干扰机对抗,他知道美机实际上还留了一手,要是真的作战,它随时可以丢下几枚反辐射导弹,那样自己的两辆雷达车都将不保。

迫于无奈,他决定在预设的方向上,将所有剩下的18枚导弹全部发射出去。预计印度舰队应该就停留在他在地图上画的那个,大约300平方公里大的红圈内,不会移动。

他快速设定了发射次序,随即阵地上发出阵阵火光,一枚枚导弹拖着巨大的火焰绝尘而去。导弹在空中按照驾驶仪事先装定的航向角转向修正偏差,同时借助助推火箭的力量迅速爬升并加速。助推火箭分离后,导弹开始下降高度,以躲避敌舰的警戒雷达。

印度船队正集结在距离瓜达尔港正南40公里的一片区域,与邱荣成的预计出入不大。它们尚不知道先遣抢滩舰队的命运,美国干扰机施加的噪音干扰,对印度舰队的通讯也有作用,实际上双只在战略和情报层面有不可告人的交流,还远没有形成战场上的默契勾结。

邱容成按照大致方位齐射导弹的方式,实际上是出于无奈,除了需要仰赖运气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将目标分配的决策,完全交给了导弹自己,而导弹对目标的取舍取决于一些简单的判断,最重要的当然是看大小,也就是说这十几枚导弹从大致一样的方位和时间飞向目标群时,极有可能会选择同一个目标,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结果。而在这支登陆舰队中,最大的几艘船只都不是印度海军的。

印度国家航运公司(SCi)的几艘万吨滚装货船,正满载着军车和火炮停在海上,他们等待着在瓜达尔港陷落;按照国防部的计划,她们将有一个上午的充裕时间进港卸货,然后返回卡拉奇,将另外一个步兵师装运上船后重新回到这里。

远处的C802导弹的主动雷达先后开机,然后开始选择各自认为比较有价值的目标。随后导弹进入完全的掠海飞行阶段,以变化不定的航线接近目标,以防备对手的各种反制,实际上基于它们一致选择的民用船只而言,这样的措施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发射阵地上的邱容成,已经将所有能射出的的导弹都打出去了,他竭尽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虽然还有2枚导弹出现了故障,留在发射车上没有打出去,不过他管不着了。

现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收拾东西走人,在这之前,还得将亲手修好的这些装备统统破坏掉,显而易见,将要在俾路支省出现的新政权,不会对中国政府太友好,这些武器不能落到他的手里。

技术人员正在雷达车上的关键部位安放炸药,这次破坏一定会比之前的那次彻底得多,保证可以让任何接收者放弃修复的念头。

邱容成放眼向导弹绝迹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海平面上泛起了一片红云,显然在这映天红云下面,那片碍于地球曲率他看不到的地方,正在发生着一次剧烈的燃烧。尽管无法看到战果,不过老邱已经可以猜到,攻击肯定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名巴基斯坦军官走过来,将一个遥控引爆器塞到他手上,他掂了掂。

“美国人的全频谱干扰,不会对这个东西都起作用吧?”

“应该也会有作用,不过至少一公里内不会有问题。”

他长叹了一口气,黯然走下发射阵地。对他而言,任务已近尾声,完成的也还算圆满。不过他心里没有一丝的得意,有的只是更多的紧迫感。与咆哮者的有限对抗让他意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差距,美国人几乎靠着软杀伤就瘫痪了整支导弹部队。

“我们只是挫败了印度海军的一部分计划,不过阻挡不住他们在这里登陆。”他对巴基斯坦军官说道。这些话都是事实,那名负责护卫阵地的军官默默地点了点头。

瓜达尔港内的枪炮声一直没有停歇的苗头,城区内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似乎没有印度军队的登陆,这座港口也将不保了。

“该走了,我们向图尔伯德转移,那里很快就会失守了。”邱容成接着说道。那是一座中国人设计并施工的港口,几乎还没怎么使用过,眼看着就被战火淹没了,说起来确实让人心有不甘。

“你们造的港口,倒是要便宜了印度人。”

“不会长久的,等着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