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8/16页)

面对记者围上来的话筒和摄像机,何志军和雷克明一言不发,径直走向观礼台。观礼台下的爱沙尼亚哨兵们拦住了记者,一个记者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高喊:“大校先生,这是中国陆军特种部队首次在世界面前武装亮相,你真的没什么说的吗?”

何志军回过头看着这个显然在中国留学过的金发记者:“我们中国军队有句话——说多少都没用,要看做的如何。谢谢你的关心。”

何志军和雷克明站在观礼台上的各国军官当中,举起了望远镜。

遥远的海面上,炮艇在游弋着拉着警戒线,空中有两架直升机在巡逻。救护队员们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抱着头盔坐在直升机打开的舱门口,随时准备跳入海中救人。电台的信号在空中穿梭着,一双双各种颜色的眼睛在注视着平静的海湾。

“模拟水雷的密度比我们集训的时候要大。”雷克明观察以后说,“他们给各国的比赛资料都是故意降低难度的,就是为了考验各国队员的应变能力。”

“后面肯定还有变数啊!”何志军忧心忡忡。

两发红色信号弹打起来。

观众们一片喧哗,指着海面非常兴奋。

三十多艘橡皮艇出现在海平面上。

不时有小组碰到了模拟水雷,彩色染料炸开弄了他们一身。芬兰裁判手里无情地在扣分,观众们也在惊呼。

第一个*岸的是一个东欧国家的伞兵突击队,他们在机枪的扫射下绕过炸点完成了规定战术动作。在观众的掌声当中向纵深的丛林挺进,消失了。

“注意炸点!”张雷高喊着翻身下水,在齐膝的水中和刘晓飞等拉着橡皮艇*岸。

何志军的望远镜追随着他们,心里有些欣慰。

接着是另外两个国家的代表队,陈勇小组的橡皮艇在浪中打了个转,这个时候才调整过来方向上岸了。

身手敏捷的各国特种兵们在炸点和机枪的围剿当中完成了抢摊登陆,陈勇带着自己的三个兵迅速通过炸点,挺进进入纵深。

“保持队形!”陈勇高喊。

在观众的掌声当中,各国特种兵代表队陆续上岸,比赛从滩头转向纵深的原始丛林。

“去B点吧。”雷克明放下望远镜,“我们开车过去,他们就得钻林子了。”

何志军神色严肃放下望远镜,匆匆下了观礼台走向吉普车。

丛林当中已经响起或者稠密或者稀疏的枪声、犬吠声和高喊声。

哒哒哒哒…哒哒…

密林里面已经是一片混乱,各国特种兵选手在爱沙尼亚边防军的围剿下狼狈逃窜,树枝子在空中摇摆着。在这第一道关卡,布置了将近900名熟悉地形的爱沙尼亚边防军,几乎每一百米就有一个班的兵力在搜索,不时地有选手落入重围,被撕掉胸条。

一组选手顽强跑着,被后面追兵追到小路上,迎面飞来一枪托。第一个选手被击中面部,仰面栽倒。身披插满杂草的伪装网的几名爱沙尼亚特种兵从灌木丛中钻出来,面部的油彩里面两只眼睛在闪亮。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这组选手不得不放弃抵抗,任凭扣分。

军犬吐着舌头,在搜索着水塘边上的草丛。爱沙尼亚边防军士兵拿着AK74步枪在互相叫喊着,他们在水塘边上发现了脚印。嘈杂的叫嚷声中,一个军官指着上山的小路。爱军士兵跟着他跑向山上,军犬还在水塘边闻着,被训导员使劲一拉脖子嗷一声哀嚎跟着他走了。

一直到彻底安静下来,平静的水塘才出现细密的水纹。

芦苇杆轻轻从水里起来了,露出刘晓飞画满迷彩伪装油彩和黑白分明的眼睛。他混在芦苇丛里面,确定周围都安静了才轻轻用手撩撩水面。张雷和其余的两个学员嘴里叼着芦苇杆从水塘里面露出脑袋,钻到芦苇丛里面小心地趴下。

刘晓飞用手语告诉他安全。

张雷拿起步枪挥挥手,示意他探路。

刘晓飞戴上湿透的奔尼帽起身,低姿钻到芦苇丛边上。当他确定周围确实没有动静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嗖嗖钻进对面的密林。

其余三个中国选手紧跟他钻入密林。

陈勇带着自己的小组疯狂跑过开阔地,后面十几名爱沙尼亚边防军拉着枪栓打着空包弹在狂追。

张雷在远处看见了,用手语示意大家准备。随即四支自动步枪哒哒哒哒对天射击,枪声和爱军装备的AK74自动步枪明显不同。追逐陈勇的爱军被吸引了,叫喊着往这边跑来。

张雷带着自己的组员撒丫子就跑。

陈勇带着小组钻进密林,对面草丛里面站出来几个爱沙尼亚特种兵叫喊着用步枪比划他们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