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页)

老练的炮兵团长目测了一下,发射点距目标估摸有五百多米,说只要炮弹落在瞭望台四周五米内就算通过。步兵团长站在旁边丝毫不担心,认为这小子肯定跑不了,因为这么远的距离,杨云震没打过炮,又没有瞄准镜,十有八九要打瞎。

只见杨云震围着山炮转了一圈,先初步瞄了瞄,然后运口气,抱弹、装弹、上栓等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再静下心来细瞄了一会儿,最后向炮兵团长点了点头。炮兵团长会意,一声令下:“放!”

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如出笼的猛虎向山寨飞去。

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远方的瞭望台,片刻之后,奇迹出现了,炮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瞭望台中间,一团冲天的火光后,整个瞭望台灰飞烟灭。

紧接着,旁边的几门山炮一齐怒吼,一时间炸得土匪鬼哭狼嚎。步兵营趁势发起冲锋,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抓获土匪头子和手下五十多人。

就这样,杨云震如愿转到了特纵火炮团。在火炮团,凭着人炮合一的天分,他先从连长做起,很快晋升为营长,后来当上了团长。

担任炮兵团长后,杨云震如鱼得水。现在大战在即,他知道离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要到了。在休整期间,他不但没有丝毫的马虎,而且比别人更加尽心尽力,结合今后可能面对的任务和战区地形,对全团开展了以河川平原地为背景、以阵地攻坚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在训练间隙,他自己带着一帮营长侦查周遭的地形及南下的途径,还化装进入过滕县县城,摸清了国民党部队在当地驻防的情况。

远在西柏坡的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更是密切关注着华野和中野两支劲旅,从制定战略方针到确定作战计划都做了具体的指导。

嘀嘀、嘀嘀嘀、嘀嘀……空中电波不停地穿梭。

9月28日,中央军委关于应做好淮海战役的充分准备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电报;

10月11日,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部署的几点意见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电报;

10月12日,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关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部署致中央军委电报;

10月14日,中央军委关于钳制徐州各部援敌的部署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电报;

10月21日,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关于修改原定部署致中央军委电报;

……

至此,淮海战役的宏大作战方案渐渐浮出水面。

10月23日,作战方案基本定型,华野发布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10月30日,中央军委指示华野、中野要同时发起进攻。

到11月4日,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淮海战役攻击命令》。这份攻击令中明确提出,为贯彻淮海战役决心,定于11月8日晚统一发起战斗。对于任务分工,攻击令更是交代得周详细致:“鲁中南纵队首先应以主力一部配合鲁中南基干团于七日晚采取突然奔袭速决手段围歼郯城、大埠王洪九部,主力按拟定计划经郯城东西沭河西岸地区开进,首先分割保卫红花埠与新安镇、瓦窑与新安镇之间地区守敌(应以主力挺进至新安以西至新安以南之前沙墩、王家庄、侯墩至鲍庄地区)相机歼灭新安镇外围地区之敌,尔后协同一纵、六纵、九纵聚歼新安镇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