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何去何从(第2/2页)

江南人往江北跑的就更多了,甚至就连临安的人都往江北跑。

这也就导致,临安现在不禁经济不行了,就连人口都出现了问题,根本就不适合当都城。

赵构又想起刚才张浚所说的万一中军从海上攻过来……

过了一会,赵构问张浚:“张爱卿,有甚么,你就一块说出来吧。”

张浚正了正衣襟,然后说道:“自从官家登基以来,皆因有蜀中的钱粮支持,我大宋才可以续日,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如将都城迁到蜀中吧,秦得蜀地而一统天下,汉得蜀地而灭掉项羽建立了四百年的强汉,太祖得蜀地而先后灭掉南方富裕的南唐、吴越等国结束战乱建立我大宋,蜀地易守难攻,又盛产粮食,官家若入蜀地,聚起三五十万大军,谅中军再强大,也奈何不了我大宋。”

“迁都蜀地?”

赵构眉头不禁紧皱!

蜀地的确是有张浚所说的这些优点。

可有一点,就注定了蜀地的格局。

这点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换而言之,也就是蜀地的交通实在是太不便利了。

而这一点,不仅限制了蜀地的格局,也使得蜀地完全不够资格成为都城的所在地。

这么说吧,如果赵构按照张浚所说的撤入蜀地,那么中军只要不顾一切锁住蜀地的门户,那赵构和他的南宋可就会与世隔绝,然后南宋的其它地区就会失去“大脑”,进而任中军宰割。

更关键的是,南宋目前虽然只剩一隅之地,但并非到了只有固守蜀地才能不被灭绝的绝地。

因此,赵构不可能选择跑去蜀地故步自封。

可话又说回来,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攻过来,赵构除了蜀地以外,也真没地方可以逃了。

另外,赵宋目前也的确是需要蜀地的供养。

所以,张浚所说之言也并非完全是废话。

顺便说一句,赵构清楚,张浚所说的,其实还是在防中军突然南下,只不过,张浚这次找的切入点,让赵构不得不重视张浚所说的。

过了好一会,赵构才不动声色地说道:“迁都蜀地,那江淮、荆楚、三湘、两广、八闽全都不要了?”

“这……”

张浚未来也是当上宰执的人,怎能想不明白赵构的顾虑?

而且,不仅赵构,张浚也不愿意失去这广袤的疆土,让南宋变成一个弹丸小国。

想了一会,张浚的眼睛突然一亮,随即道:“臣这里有一个两全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