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英雄(第2/2页)

如果这么说,还不能证明问题没出在范琼身上。

那另外一件事,一定能证明,打不下楚州,并不怨范琼。

这件事就是,后来,范琼屡攻楚州不下,杨沂中亲率解烦军南下攻打楚州。

然并卵——

即便是杨沂中亲自与赵立对阵,仍然不能将楚州攻下。

杨沂中和赵立你来我往打了近半月之后,杨沂中终于承认,这么打,是打不下楚州的,于是改变战术——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杨沂中久攻楚州不下,只能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地的联系。

楚州因此而断粮。

可这并没有打消楚州的抵抗。

赵立率领楚州人,先是吃野草、水草坚持抵抗。

后来,连野草、水草都被赵立他们吃光了,赵立又带领楚州人改吃榆树皮抵抗。

顺便说一句,范琼和杨沂中曾派数波人去招降赵立,可是全都被赵立砍了脑袋,赵立和楚州坚决不降。

楚州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金陵前面,让中军无法南下攻打金陵,无法南下去捉拿赵构。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赵立,没有楚州,南宋可能已经没了,更别提有这次中宋议和了。

对大中而言,赵立和楚州代表着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必须拔掉。

而这次赵宋乞降,就是一个拔掉这根钉子、拔掉这个巨大障碍的好机会。

大中少宰赵鼎,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