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错失良机(第2/2页)

赵仲琮说:“昔日晋安帝蒙尘西土,大将军、武陵王遵制行事。今二帝北迁,大王不当即位,只宜用晋武陵王故事,称制行事,不改元。”

很显然,宗室成员们只赞成赵构代理皇权,主持朝政,但反对赵构即位称帝,认为这样做缺乏合法性。

黄潜善呵道:“昔日唐明皇帝遭安禄山之难,车驾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拜裴冕为御史中丞副之。裴冕与杜鸿渐、崔漪等,请皇太子即帝位。其主要理由是,主上狩蜀,宗社神器要有所归,宜正位号。如若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皇太子始即帝位于灵武,卒能克复两京,迎上皇大驾于蜀。

况今日之祸,二圣北迁,李衍窥视,天下惶惶,有甚于天宝时。大王以太上皇之子、皇帝之弟,入继大统,其谁不以为宜?矧皇帝命大王以兵马大元帅,睿意可见矣。今天下兵马会合,不于此时早正位号,将恐奸雄乘隙,摇毒纷纷。宜用唐肃宗故事,推戴大王即尊位以定天下,实宗庙社稷之福,群黎百姓之幸。何且称制,徒取法晋武陵王?实无以利国家,而安祖宗在天之灵,慰二圣南望之心也。”

然而——

尽管所有人都帮赵构说话,可赵仲琮等宗室成员,就是不同意赵构继承皇位,他们坚持认为,赵构不是皇太子,不可以用唐明皇、唐肃宗父子之例。

双方吵了很久,赵构才开口道:“丑虏肆毒,残我土地,陵我京邑,迁我二帝,移我神器。四海罔戴,颙颙延首。二三大臣暨诸将佐与夫诸路帅守,以天下群情,交章劝进。吾以父兄痛心疾首,未知措身之地,岂敢偃然受天下归往之请?猥当隆极,免徇众志,以答天下之休庶,以奉迎二圣,恢复中原,此吾诚心,天实临之。公等世受国恩,同遭戹会,忠贯日月,精感神明,实赖远谋,共济祸难。”

赵构都如此说了,此次劝进,也只能暂且作罢。

赵宋至此错失最后一个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