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史上最亏本的买卖(第2/2页)

李纲曾在宋朝最为难之际力挽狂澜救了大宋。

张孝纯、王禀死守太原府二百五十余日,直至弹尽粮绝,才一个被俘,一个投河而亡。

张叔夜是在金军第二次围城之时唯一一支来勤王之师,也曾数败金军。

詹度、陈遘死守中山、河间二府,以至于,河北之地尽失,而二府至今还在汉人手上。

李若冰改名李若水,拼命护着皇帝不让金人脱去皇帝的龙袍,痛骂金人失信,而被金人所害。

如今再来看,当初李衍所要的人,很多都是忠臣、能臣、良将,给三五个,就已经是国家的巨大损失,赵佶却只留下了当初处于高位和名声显赫的几个,还没有重用,做了一笔史上最亏本的买卖。

如果赵佶能重用这些人,大宋又怎么会亡?

话又说回来,李衍在六七年前就看出来了这些人是忠臣、能臣、良将,其眼光何其毒辣?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

而李光之名,也恰好在那份名单之中,更是那份名单之中为数不多还在宋朝廷任职之人。

如此一来,他李光被李衍破格提拔重用,也就全都说得通了。

见李光似乎想通了,李衍道:“为了从赵佶那里弄来一些真正的人才,朕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了当时赵佶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并亲自从中圈定了朕所看好的官员和将领,而你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里,李衍微微一笑,道:“世人都说朕看人准,可谁又知道,在这背后,朕下了多少功夫,做了多少功课?就以你李光为例,朕曾看过有关你的所有档案,包括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一些小事,像你童年时不做恶作剧,你父称赞你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像你父去世后,你居丧尽礼如同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你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礼法。朕曾亲自对你进行过评估,认为你有成为千古贤臣的潜质。所以,朕相信,你一定能很公正的为朕引荐一批治国良才。”

李衍这么说,当然是在故作高深,他之所以大力提拔李光,全都是因为李光是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以“才识高明”、“当世君子”名留史册。

李光还能说甚么,除了暗暗佩服李衍的英明以外,只能拜道:“臣一定为陛下、为国家举荐一些贤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