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固若金汤?(第2/2页)

这四路军事总管,同时兼任诸路副都总管,童贯要求他们积极招集逃亡军人,以及招收各处游手好闲人员充军——童贯想用这四总管来建立起河北军事组织体系,然后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防御。

童贯的这个想法并不是来燕京之后才想出来的——之前,他在太原与马扩谈话时,其实就已形成了这个想法。

在童贯的设想当中,燕山地区是第一道防线,四军事总管是第二道防线,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童贯以为通过这样的部署,河北防线应该会固若金汤。

回京后,童贯向赵佶汇报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掳,忠义可嘉,绝无异图。”

同时,领枢密院事的蔡攸也向赵佶保证,郭药师绝对没有问题,大可放心使用。

赵佶这才打消了对郭药师的疑虑。

后来赵佶又接到一些奏报,说郭药师与金人私下有接触,提醒赵佶要引起注意,可赵佶对这些奏报全都不予重视,全都搁置到一边。

古往今来,很多人指责童贯,说他对郭药师严重失察,才导致的靖康之耻。

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说郭药师太会表演了,他高超的演技,竟然能蒙蔽住老奸巨猾的童贯。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童贯太愚蠢,他辜负了赵佶的重托,他没能看清郭药师的本质,也没能将河北边防部署好。

或许还可以这样说,最愚蠢的恰恰就是赵佶,为什么要派童贯去考察郭药师呢?如果换另一个人去,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果。

其实,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宋国必然要用常胜军,而掌控常胜军最合适的人只有郭药师,别人无可代替,郭药师和常胜军已成为宋国手中很不好处理的一个问题,弄不好就会发生兵变,将靖康之耻提前,有可能这才是童贯重赏郭药师并极力拉拢郭药师的一个现实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