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7/13页)

婚俗第二步:订婚

您家和小倩家达成初步协议后,便要交换细帖,又叫定帖,这等于签订了订婚意向书。

交换细帖的形式也是有规矩的。在宋朝,您家里要派人挑着“许口酒”送到小倩家,配上插着8朵大红花、用彩色网子装饰的酒瓶。担子里通常还得有罗绢若干或者8枚银胜(银箔制成的头饰)。担子上也得插上红花,谓之“缴担红”。

小倩家会在您送来的酒瓶里装上水,放进三五条活鱼,再插上一双筷子,回送给您家,这叫“回鱼箸”。

在宋朝之前,男女双方家庭如果本来不相识,双方彼此的了解全凭媒人一张嘴,甚至连媳妇长什么样都只有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才揭晓。到了北宋,城市中开始流行相亲活动了。细帖是交换了,但是正式订婚之前,为了使得这桩婚事更加牢靠,一般媒人要陪着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去相亲,就是对未来儿媳妇过过眼。但是,婚姻当事人的男女双方并不见面。如果您恰巧在南宋,您倒是可以亲自出马,再去相一相小倩,反正自打您家提亲以后,您和小倩也被限制见面了,正好去瞅一瞅,解一解相思之情。通常这种相亲安排在园圃、画舫或者酒楼茶肆。根据女方意愿,您可能只能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看一看您的小倩,也可能直接和小倩见面,甚至互相敬酒。您需要吃4杯,小倩吃2杯,以显示男强女弱的封建观念。相亲的过程,男方,也就是您占据绝对的主动地位。如果您对小倩满意,就把您的钗子插在冠髻中,名曰“插钗”。假设您对小倩不满意,那您得送给小倩彩缎2匹,表达您的歉意,谓之“压惊”。

相亲过程双方都满意,接着您家就要下聘礼正式订婚了。如果您家境殷实,当时流行的送“三金”是少不了的。所谓“三金”,就是金钏、金镯、金帔坠。另外,高级衣裙、珠宝首饰、彩色匹帛,以及花茶果品、糕点,羊,酒,您家只要置办得起尽量去办。因为按当时的风气,这是男女双方都挺有面子的事情。假设您家并不那么富裕,那基本的首饰、衣帛还是要送的,这叫“兜囊”。《梦粱录》里记录,即使是下等人家的聘礼,绢一二匹,官会银锭一二封也是必需的。

订婚,虽然没有去官府登记注册,领取证明,但是在宋朝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假设您订婚以后悔婚了,那要把您拿到官府衙门,打您60大板。假设小倩家父母悔婚了,把小倩许给其他人家,一样拿到官府,打100大板。

婚俗第三步:迎亲

您和小倩的大喜之日,是在订婚过程中就选择吉日定下来的。在吉日的前一天,小倩家会派人到您家去“铺房”,挂上帐幔,把陪嫁的嫁妆都摆出来。并且有专人看守新房,不准别人进入。这种风俗宋朝以前是没有的。这主要是显示新娘娘家的经济实力和重视程度。这个可以理解,宋朝毕竟是最富有的朝代,当生活富裕了之后,礼仪上的讲究和张扬就会多些。

迎亲是婚礼的高潮。宋朝城市里的普通居民虽然没有皇室、达官显贵家的婚礼那么豪华,但是都会尽可能制造喜庆的气氛。甚至可以说,民间的婚礼更加活泼接地气。

迎亲的当天,您家的迎亲队伍,拿着或者抬着花瓶花烛、香球罗纱、洗簌梳妆用具和各种箱匣,朝新娘家进发。您家里一定预备了把新娘抬回来的花轿,因为这在宋朝很流行。您要知道,在宋朝之前,都是用车子迎亲的,但是宋朝的城市居民很会玩,花轿抬起来悠悠荡荡,还可以捉弄吓唬一下新娘子,岂不热闹?您家要是没抬着花轿去迎亲,街坊邻居会觉得您家跟不上潮流,不赶趟。

迎亲的队伍里,乐队也是件新潮的事物,一路吹吹打打,欢快的曲子传得老远。咱们说过宋朝是个开明的朝代。迎亲奏乐在宋朝之前,是被视为破坏礼法而禁止的。即使到了宋朝前期,皇室的婚礼也是不允许奏乐的。但宋朝的百姓在那个开明时代,就用了这种形式让民间婚礼更加热闹了。宋哲宗结婚的时候,宰相说:“不能用乐队,不能在高层婚礼中坏了礼法。”结果太后不高兴了:“寻常百姓家娶个媳妇都能搞个乐队伴奏,怎么咱们就不能用?你们可真够迂腐的!”自此,皇室婚礼用乐队也就有了开端。

总之,在物质上、气势上把迎亲弄得够气派,是宋朝城市里的寻常之事。虽然有虚荣和炫富的成分,可是如果宋朝的天下穷得叮当响,普通人家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就是想办热闹的婚事也只能是妄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印证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一般来讲,新郎迎亲来到新娘家,会受到女方亲友的捉弄,甚至拿着竹棍追打。场面狼狈而好笑,人们图的就是这个乐子。到了宋朝,新郎受到的捉弄就文雅多了,会被“索诗”。女方亲友会拦着您,现场命题作诗,考验一下您的才华。但是有的新郎没多少文化怎么办呢?他干脆不参加迎亲,由媒人带着迎亲队伍前去接新娘子。这在宋朝也是允许和常见的。当然您作为一个文化人,还是应该亲自去迎接您的小倩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