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2/13页)

宗女的婚姻,门第要求没有公主那么严格,但是禁止论财而择婚。宗女出嫁可以考虑品行仁义的君子。但是后来有些宗女和皇帝的关系疏远,生活实在困难而选择富商之家,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室对宗女总体还是优待的,因为宗女是一种政治财富,一种政治资源,是皇帝巩固自己利益的工具。宗女的婚姻带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甚至可以用宗室卖婚来比喻。

那个时代,娶了宗女之人,或升官或发财,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那些本来就富裕的家庭,通过迎娶宗女,和宗室联姻,获得一官半职,对自己的财富进行庇护,家境更加殷实,权力也越来越大。

有一件挺可笑的事情,可以说明宗女之夫在宋朝的特殊身份。兴化县尉胡滋娶了宗女为妻。他说自己梦见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人,自称是王安石的儿子托生的。不久之后,他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儿子。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后,和夫人专门从京城赶到兴化以求一见。胡滋获得很大的奖赏。胡滋正是凭着宗女之夫的特殊身份才敢如此胆大妄为,胡说八道,连王安石都被他轻易骗了。

“一入豪门深似海”。皇室婚姻总是让您不由自主地想到电影《垂帘听政》和电视剧《甄嬛传》。您在皇宫里看见那些后妃个个貌美如花,袅袅婷婷,温良恭俭让,可您心里还是紧绷着一根弦。谁知道她们中的哪位就是一个隐藏极深、特别腹黑的角色?您担心,残酷的宫斗不会就在身边发生吧?

其他朝代暂且不做评论,但是在宋朝,您担心的这些事情,还真成不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因为宋朝早就为这些可能的宫斗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工作。

后妃是封建时代比较显贵的一个妇女阶层。在家天下皇位继承过程中,她们在皇室家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得宠的妃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治活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既有为维护皇室安危而为人称颂的贤妃,也有为一己私欲而祸国殃民的野心家。

历史上后妃参与政治的方式可以分为干政和摄政两种:干政有干预政治,危害皇室之嫌;而摄政却是一种合理参与政治,维护特殊时期朝政的合法手段,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宋朝皇室吸取汉唐的历史教训,注重“治内”。对后妃的要求是“德、阀”并重,也就是说,后妃的贤德和门第一样重要。皇室严防后妃干政,严格限制宫内与宫外的关系。朝廷大臣可以干涉宫人的挑选和后妃的废立,建立起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监督制度。

宋朝后妃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摄政,也有一个特点,就是重用大臣,而不是外戚。制度上规定,后妃摄政在特定时期是合法的。但是后妃必须谨记恪守:只能重用大臣,而不是自己的娘家人,否则将被从摄政的位置上拉下来。

宋仁宗即位的最初11年,太后刘氏垂帘听政,意欲弄权但最终失败,就是这种严密的管理监督制度发挥的作用。

宋朝一共有9位后妃10次临朝听政,比如宋仁宗的曹皇后、英宗的高皇后、神宗的向皇后、哲宗的孟皇后等都有过垂帘听政的经历,但都没危及到宋王朝的统治。

所以您担心的,观众们期盼的宫斗戏,在宋朝一代,还真没什么市场。

您呢,身为一名皇室子弟,说无奈也好,说省心也罢,只需要等着长辈给您安排好门当户对的媳妇,在婚典那天亲自出席就成了。到时候,您可以长吁一口:终于,齐家了!

二、皇家婚礼秀的是奢华

为了在您的结婚之前,让您预先感受一下皇室婚典的气氛,做好您婚典那天的心理准备,咱们带您去观摩一下皇室公主婚典的整个流程。

咱们选择的考察对象是宋理宗的独生女儿、掌上明珠周汉国公主。

从她的封号就可以一眼看出,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寻常:封了周、汉两国。宋朝的公主,只有特别受皇帝宠爱的,才会有此待遇。

这位公主嫁给谁了呢?前一任皇帝宋宁宗的皇后、当朝太后的侄孙杨镇。其实,起初理宗给宝贝女儿选择的夫婿不是赵镇,而是状元周震炎。公主对未来驸马的颜值要求高,嫌弃周震炎相貌不佳,最终才定为杨镇。

确定好人选之后,首先要择定一个适宜结婚的吉日。皇帝派出使者宣召准驸马晋见,并赏赐玉带、靴子、尘笏、马鞍,还有红罗一百匹、银器一百对、衣料一百身、聘礼银子一万两。赏赐过后,皇帝还要设宴款待,宴席是比较高档的九盏规格。席间,皇家乐队在一旁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准驸马向岳父皇帝谢恩完毕,乘坐披挂着绘有涂金荔枝花图案的鞍辔和金丝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骏马,手执丝线编织成的鞭子,头上打着三檐伞。50人组成的皇家乐队在前边奏乐开路。驸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自己的家。与此同时,公主的陪嫁物品,也由太常寺行文有关部门,进行采买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