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顺治之死,大清王朝的最大谜团(第6/8页)

多尔衮没有子女,其情形和《红楼梦》所言一模一样:“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多尔衮则不只是一片白茫茫大地。一位汉语名字叫卫匡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写过一本著名的作品,书名叫《鞑靼战纪》。其中记载道:在皇帝的命令下,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经过鞭抽棒打之后,砍下了脑袋示众。

五年后,监察官员彭长庚、许尔安为多尔衮鸣不平,认为“皇太极创业于沈阳,大家都有功劳,但多尔衮之功为冠”,要求为他平反昭雪。这两位勇敢的官员不但没有能够让大家学会尊重事实,自己反而被判处死刑,最后,皇帝下令将他们流放到了宁古塔。就此,多尔衮在大清朝定鼎中国时所立下的盖世功勋,大体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被重新翻腾出来。

无论如何,多尔衮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十三岁的福临开始亲政。

这个在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双重影响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出了鲜明的双重人格:在众目睽睽的朝堂上,他雍容俨然,颇有人君气象;退朝回宫后,则娇纵易怒,异常横暴。不止一种史料里谈到过这位小皇帝时常会失去控制,经常在暴怒中鞭打宦官和宫女们。史书上使用的形容词汇叫“龙性难撄”,就是这位小皇帝喜怒无常、特别不好惹的意思。在他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母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全部被搞得高度复杂,国事私情统统叫人一言难尽。

正月十七日,福临亲政后的第五天,群臣奏请皇帝批准,在二月份为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小皇帝干净利索地批示:“所奏不准行!”群臣立即被震晕。本来,请皇帝批准只是一个形式,因为这桩婚事早已由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确定。新娘子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皇帝的亲表妹,既有亲上加亲的意思,也有笼络蒙古的含义,还有皇太后加强自己娘家力量的深意在,哪里容十三岁的小皇帝不准行?!于是,经过几番波折,八个月后,大婚典礼举行。

谁知,两年多以后,顺治十年八月,未满十六岁的顺治皇帝突然下诏宣布废后,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福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自己的不满:这个皇后是“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将矛头直指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皇帝明明白白地告诉全国臣民:自己和皇后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结婚三年没有过夫妻生活,这个皇后根本就不具备母仪天下的能力与资格。据福临说:这位皇后虽然长得美艳,但心地不端,特别崇尚奢侈,极度忌妒,见到容貌漂亮一点的女孩子就感到憎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且对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猜忌防范,因此,自己就尽量不见她。而在此期间,其他妃嫔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未来的康熙皇帝也将在半年后降生。

在群臣的竭力反对浪潮中,福临停止了对皇太后的晨昏定省之礼,不接见任何人,包括孝庄皇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这位苏麻喇姑从小把福临带大,福临称之为姐姐,可能是他最为亲密的朋友。

耐人寻味的是,孝庄皇太后起初一言不发,后来,在势成僵局之际,她主动出面说服诸王大臣,同意废后,牺牲掉自己的亲侄女,成全了儿子福临。实际上,皇太后等于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诏告天下,皇帝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皇帝的意志!十六岁的青年皇帝从此将军国大政的决定权牢牢掌控到了自己手里。

顺治皇帝二十四岁去世。在他短短的一生中,见诸史册的后、妃、庶妃十九人,没有生育而失载的不知凡几。他有八个儿子,五个女儿。第一个儿子在他十三岁时出生,生下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时,他是十五岁。在他的后妃中,有五位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部落,是孝庄皇太后的亲族。不过,在福临的十三个子女中,没有一个是这些后妃所出,这间接表达出了这位皇帝对自己母亲的态度。

顺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福临的外甥女,她是在第一位皇后被废的一年后册立的。到顺治十五年正月初三,刚刚过完春节,皇帝便下令“停进中宫笺表”,就是虽然保留皇后名位,但中止皇后管理内宫权力的意思。一年后,皇帝因为一件小事又下旨痛责孝庄皇太后的两个同胞哥哥,也就是自己的舅舅,并准备命令有关部门严加议处。这两件事情最后全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皇帝发泄了一下对母后的不满而已,其实,其中隐藏着一段绝大的隐情——就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从史书上看,福临对于他的后、妃、子女们的感情十分冷淡。前两位皇后备受视若无睹的折磨,临死时,他都不许她们前来见最后一面。对于子女,也是一样。临终安排接班人选时,他一度坚持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而不愿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其中,可能也都有这场爱情在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