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元璋执政:杀 杀 杀(第10/13页)

我们知道,在处理许多事情时,当朱元璋感到不快或不安,其杀伐决断常常间不容发。为什么在对胡惟庸的问题上却不是这样?

比如——

王文禄在《龙兴慈记》里记载:

常遇春是朱元璋最喜爱的猛将,民间传奇中,有许多此人神奇的作战故事。他家里有一个妒悍成性的夫人,致使常遇春根本不敢挨其他女人的边。朱元璋知道后,挑选了两个美貌侍姬送到常遇春府上侍奉。一天早晨,一位侍姬端洗脸水侍候常遇春,常遇春在该女子的手上摸了一把,说了句“好白的手”,便出门上朝公干。晚上,大将军回家后,他的妻子送给常遇春一个包装讲究的礼品盒,大将军打开一看,里面盛着那位女孩子的双手。常遇春魂飞魄散。如此对待皇帝赏赐的人,按照当时的法律,至少属于灭族的大不敬之罪。

随后,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常遇春心事重重的模样被朱元璋发现了,逼问缘由。常遇春不敢隐瞒,跪在地上,讲出了这件事情,请求朱元璋宽恕。朱元璋表示,这算不了什么,我再送你两个就是了。然后继续开会。其间,朱元璋在奉茶的侍卫耳边说了几句话。最后,每个与会的重要臣僚都收到了一个匣子,上面大书“悍妇之肉”四字。里面装着常遇春被肢解了的妻子。据说,常遇春的癫痫病就是此时落下的,他正值盛年便暴病而死,可能也与此颇有一些干系。

在《九朝谈纂》中还有一个记载。

徐达有两位正夫人,一位是张夫人,一位是谢夫人,就是朱元璋做主嫁给徐达的谢再兴之女。张夫人会武功,经常随丈夫出入战场,可能教养不是太好,说话不走脑子。大约属于在北京人嘴里会被称呼为“事儿妈”的那种女人。一次,做了皇后的朱元璋之妻马夫人,宴请那些文武功臣们的妻子。席间,马皇后说:“大家都是吃过苦的人,那时,哪里想到会有如今的好日子。”大家纷纷附和,说了不少逢迎拍马屁的喜庆话。谁知,首席武将功臣徐达的这位张氏夫人冷冷地接了一句:“都是穷过来的,如今我家可不如你家。”一时间,在场的人们全都傻了,谁都不知再说什么好。

这件事情不可能不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不久,有一次宫中举行宴会,招待重要臣僚。朱元璋来到徐达面前敬酒,敬酒词曰:“牝鸡司晨,家之不祥。我这杯酒是特意来祝贺你可以免去灭族之祸的。”徐达一头雾水,不知所言何谓。回家后才知道,自己的张氏夫人已经被皇帝派人来杀了。

朱元璋一生行事,为微小过失杀人,大抵如斯。为什么对胡惟庸偏不如此?须知,常遇春、徐达、刘伯温诸人的地位与威望全部远高过胡惟庸。

倒推回去九年,公元1371年,即洪武四年正月初二,春节第二天,李善长被朱元璋强迫退休。这一年,李善长五十八岁,从他一口气活到七十七岁还很硬朗的情形看,所谓“高龄”一说相当牵强。这位李善长曾经被朱元璋比喻为自己的萧何,是公认的帝国第一开国功臣,在军民中之声望不可谓不高。朱元璋偏偏在给予他崇高赞誉之后,不让他继续做宰相。同时,刘伯温的才干、品性与威信远在胡惟庸者流之上,被朱元璋比喻为自己的张良,朱元璋也同样不让他做宰相。朱元璋似乎打定主意,就是要将那个可能撒欢尥蹶子的胡惟庸扶上宰相高位。其中,或许有深意在焉。

废除宰相制度,为一千五百多年所未有。处理如此重大的事宜,假如是在胡惟庸案发时才临时起意,这未免把朱元璋的性情和谋略都看得过于简单儿戏了。

当年,他使用杨宪诸人开锦衣卫之先河时,曾经很明白地说出,这些人就是他养的几只恶狗,他要放出这些恶狗去替皇家看门、守院、咬人。尽管杨宪当时的表现和胡惟庸一样聪明伶俐,并且爬到了差不多是宰相助理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他的使命时,还是被朱元璋送上刑场。

同样,对李善长,朱元璋能够隐忍十九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生拉硬扯地将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拉进胡惟庸奸党案,一举杀掉其全家七十多口人。

由此回望胡惟庸,如前所述,其人弄权行私的事例不算少,有些,朱元璋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以往的关键时刻,刘伯温多次为他指出命门所在,他相当了解刘伯温的本事。以他的心细如发和决不容眼睛里揉沙子的性情,应该不会对胡惟庸其人的作为和刘伯温如此清楚的提醒掉以轻心才对。

从朱元璋一生行事和众多文件书信中,我们知道,朱元璋是那种事无巨细,几乎无微不至的性格。然而,在如此长时间里,放手甚至是纵容胡惟庸,以至于一度容忍其为“独相”,其中一定隐藏着重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