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火焰中的哀鸣(第2/6页)

总督答应严守秘密,直到他们上路为止。双方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了一份协议。威尼斯负责建造足够的船只,运送大约4万名士兵,作为回报,他们将获得总计8.5万枚帝国银币。为了表示友好,总督愿意免费预支50艘战舰,只需用东征时掠夺的等价战利品偿付即可。最重要的是,出发日期定在了1202年6月29日,因此十字军的领袖有15个月的时间去筹备资金,并把军队集中到威尼斯。

他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劲头十足的领头人蒂博在大使从威尼斯返回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严重打击了士气。蒙费拉的博尼法斯接替了东征领导人的位置。这是位经验丰富、50多岁、头发斑白的意大利贵族,尽管能力足够,但却很难称得上有什么浪漫情怀。

然而,更严重的麻烦是,与威尼斯签订协议的大使们高估了自己军队的规模。起初东征的热情高涨,据说某个法国神父给愿意参加东征的人发放的十字标记甚至超过了20万个,但是真正登记的人数却没有那么多。此外,由于法国国王腓力拒绝参加东征,因此大部分重要贵族也都打了退堂鼓。到了出发日期临近的时候,预计的4万名士兵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来到了威尼斯。

对十字军来说,这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而对于威尼斯人来说,这却是个严重的问题。过去一年里,威尼斯停止了所有海上活动——这是该国的命脉——专心建造船只。他们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小小的港口城市,建造出了一支地中海从未有过的强大舰队,其实力恐怕只有12个世纪之前古罗马将军庞培(Pompey)横扫海盗的那支舰队可以匹敌。但这样的壮举也几乎掏空了共和国的国库,如果十字军不能支付欠款,威尼斯面临的将是经济崩溃。

恩里科·丹多洛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他可没打算派舰队去埃及。威尼斯与开罗有多项利润丰厚的贸易协定,总督已经预先致信苏丹,保证不会让十字军抵达埃及。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设法把士兵引去对威尼斯有利的地方。

他没等多久,机会就自己出现了。1202年6月初,十字军难以偿还贷款的事实已经很明显了。抵达威尼斯的1.1万名士兵即使被迫卖掉自己的全部家当,也只能筹到一半的资金。于是丹多洛把十字军安排去了利多(Lido)。那里有着烈日炙烤的海滩,士兵们可以看到潟湖中雄伟的船队,却令人心焦地无法触及。

总督完全控制了十字军的食物和饮水供应,他让意大利炎热的夏天来消磨对方的斗志。军队的情绪已经达到了爆发点。他们本质上和囚犯没什么两样,难以忍受地待在地狱般的海滩上,等着领导人无穷无尽的讨论。士兵们诅咒着威尼斯人的贪婪和博尼法斯的无能,只想出发去实现自己的誓言。

丹多洛不断评估着局势的进展,并在折磨人的夏季即将结束的9月初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达尔马提亚海岸有一座棘手的城市,给威尼斯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如果十字军能够顺便攻占城市,得到的战利品就能偿还很大一部分债务,之后他们就能向圣地进军了。

十字军的领导人很清楚情况,这让他们进退两难。威尼斯人说的那座城市是扎拉(Zara),严格意义上说属于匈牙利国王,而后者曾表示处理完私人事务就会加入东征。此外,扎拉还是一座基督徒的城市,因此作为东征的起点很不合适。

博尼法斯很不愿意,不过他想不出其他方案了。另外,他的偶像“狮心王”理查在进攻西西里和塞浦路斯的基督徒时也没有表现过任何良心上的不安。于是他无奈同意了这个计划。而在东征舰队即将起程的时候,一位不同寻常的访客找到了博尼法斯。他是拜占庭皇子阿历克塞·安格鲁斯的使者,带来了一份惊人的提议。

拜占庭的政治形势自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来已经严重恶化。皇帝伊萨克二世·安格鲁斯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统治者,被他弟弟阿历克塞三世推翻了。新皇帝十分谨慎,他挖出了伊萨克的眼睛,并把他关进了皇宫的地牢里。在随后清洗旧势力的过程中,他又轻易抓到了旧皇帝的儿子阿历克塞·安格鲁斯,把他也关了起来。

这位皇子展现出了比父亲更大的勇气,在两位意大利商人的帮助下成功越狱。随后,他偷渡到了德意志,在那里听说了十字军在威尼斯集合的消息。于是,他派了使者去找博尼法斯。阿历克塞承诺,如果十字军可以协助他推翻卑鄙的篡位者,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将会万分感激,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十字军在轻易偿还威尼斯的债务之后,还会有大量富余,而阿历克塞也将率拜占庭军队配合他们收复耶路撒冷。

这个提议相当诱人。有了拜占庭财富与名声的支持,十字军会无比壮大。帮助合法的皇帝登上皇位也符合骑士精神,加上阿历克塞与博尼法斯还有遥远的亲戚关系,这相当于为亲戚排忧解难。最棒的一点是,所有人都可以摆脱威尼斯的债务了。于是伊萨克二世·安格鲁斯本身就是篡位者这一事实被轻易忽视了。139博尼法斯迫不及待地向使者表明了自己的兴趣,并请阿历克塞尽快与十字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