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边缘地带的共和国(第2/3页)
只有维京人才能发现冰岛的魅力!对生活在9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冰岛简直就在遥远的世界尽头。它正好处于北极圈以南,可以居住,但也只是勉强可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尽管西部和西南海岸及西北部分海岸适合居住,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的峡湾和海岸线都被冰山和浮冰所阻塞。
这些冰山使得通向该岛的每条通道都充满了危险。哪怕是1英寸大小的浮木也能让维京船员偏离大西洋,一座小小的冰山也会撕裂船身。即便他们能够侥幸登陆,也没有足够的木头用以修船。这座方圆近4万平方英里的岛屿,面积比英格兰、威尔士和部分苏格兰加起来还大,但大部分地方没有树木生长。内陆是火山、雪原和冰川组成的面积辽阔的中央高原,纵穿300余英里,完全不宜居住。只有海岸地带——大约只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5%——适宜居住。
首批仔细观察冰岛内陆的挪威人可能认为他们看到的正是“诸神的黄昏”的预演。在那场决战中,远古的冰川巨兽和火妖被释放,世界被置于冰火交织的末日中。火山、冰川及无尽黑暗的冬天,冰岛上的所有这一切似乎正是世界末日的预兆。
冰岛跨越大西洋中脊——欧亚大陆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分界线。这条脊线孕育了岛上众多的温泉和活火山,火山经常释放能够融化冰川的岩浆,喷出覆盖整座岛屿表面的火山灰。102这反过来又妨碍了植物的生长,并对牲畜养殖产生严重的危害。动物如果吃了被火山灰覆盖的草,其中的硫化物就会损伤它们的牙齿和牙床,许多动物最后因此而死亡。维京人不得不宰杀并保存这些动物,过着今年吃饱明年挨饿的生活。103
冰岛一开始就是一片令人生畏的土地,哪怕在北大西洋峡湾有过死里逃生经历的人也会感到畏惧。所有殖民者都必须竭力合作,弱者将被无情地淘汰。后来有位殖民者这样总结:“不干活儿,就得饿死。”
维京人来到冰岛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分为两类:要么是为了逃离家乡的压迫——“金发王”哈拉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挪威人的身上,要么是因为无法抵抗自由土地的吸引,有时二者兼有。殷格·亚纳逊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居住地的建立者,他当时正身陷血仇(这种令人苦恼的事在维京人当中很常见),打算逃往别处,寻求更好的生活。听说了“鸦人”弗洛基的岛屿后,他便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妻子及所有的家人扬帆起航,前往该地。
他的兄弟霍尔雷夫(Hjörleifur)的过去也充满了波折。在挪威杀了人后,霍尔雷夫决定去爱尔兰开展掠夺,等到家乡这边的情况稳定后再回来。他带了十名凯尔特奴隶回来,还带回了一把从爱尔兰古墓中找到的利剑。他怀疑这把剑就是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的佩剑。然而不管这把剑是否有名,被他连累的家族仍未摆脱血仇的纠缠。因此,他和殷格一起踏上了前往冰岛的征程。
他们看见陆地时,殷格决定让“雷神”托尔来选择建造房舍之地。他拿起两根木棍,扔进海里,发誓在木棍靠岸的地方建造房舍。然后他把船拖上海岸,派了两名奴隶去找那两根木棍。水流把木棍冲到了西南海岸峡湾区域的小海湾中。海湾的部分地区因附近温泉冒出的暖流而弥漫着薄雾,殷格于是将其命名为雷克雅未克,意为“烟雾缭绕的海湾”。他在此处建造了自己的庄园,把那两根木棍竖在主桌前自己座位的两侧。
殷格的兄弟霍尔雷夫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不打算让神来决定任何事,在最早碰到的看起来不错的地方建立了庄园。尽管他选的地点不错,但不久之后还是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价。他的奴隶发生叛变,他也在之后的冲突中被杀死。对维京人来说,这个教训很清楚:敬神则昌,蔑神则亡。
选择定居点成了首批移民的宗教仪式,许多人效仿殷格,让水流为他们选择地点。104几乎所有人祈求的神灵都是托尔。托尔掌控着海洋上的风、雾、雨和天空,他的喜好因此变得至关重要。甚至信仰基督教的人也相信这点。生活在10世纪初的冰岛人“瘦子”海尔基(Helgi the Lean)在被问起信仰什么神时,答道:“在陆地上,我信仰基督,但在海洋中,我总是祈求托尔。”105
雷神托尔的帮助,或者说运气,是人们所需要的。从挪威西海岸航行到冰岛需要7~10天的时间,航程约为600英里,通常需要经过多个岛屿。从设得兰群岛到法罗群岛再到冰岛,这段旅程充满危险,沿途经常会遇到暴风雪。
维京人在这段旅途中使用的船叫作科诺(knörr)。这种船长约80英尺,可以容下数十位乘客。除了旅途中所需的食物和水之外,早期的移民还会载上马匹、猪、羊和牛,以及农具和武器。他们不需要携带建筑木材,因为这儿有着成片的桦树林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