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爱尔兰海域的维京王国(第2/2页)
奥拉夫也许尝试过再次起兵,但是944年,他遭到了约克人的驱逐,被迫逃到了都柏林。不幸的是,就在那年,爱尔兰至尊王率军洗劫了都柏林,奥拉夫勉强才控制住局面。都柏林遭到严重打击,维京人对于约克的掌控也随之松动,英国人趁机控制了这座城市。
爱尔兰的维京人进入了一段相对败落的时期,其他地区的维京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约克,打起了这座城市的主意。其中最具野心的当属来自挪威的“血斧王”埃里克,他是挪威的首位国王“金发王”哈拉尔的儿子,这位国王至少有20个儿子。根据后来的记载,埃里克从小就体现出了他作为维京人的天赋。12岁那年,他离开了挪威,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并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在法国至俄罗斯北部的滨海地区不断掠夺。
这些英勇行为为他赢得了父亲的钟爱,他的父亲决定把王位传给他。这项决定引起了哈拉尔其他十几个儿子的不满,他们同埃里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埃里克用斧头砍杀了其中两个公开表示抗议的兄弟,借此平息了这种不满。另外两个兄弟召集军队,企图废黜埃里克,但是同样遭到了残忍镇压,并遭遇了和之前两个兄弟同样的命运。埃里克成了挪威国王,并因为其用斧头砍杀了自己的兄弟而被称为“血斧王”。不出所料,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他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表现出无比的残忍,在他统治自己的王国时也表现出了这种残忍。愈演愈烈的专制统治让他失去了民众和王公贵族的支持。他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埃里克就被他最小的弟弟“善良王”哈康赶出了挪威。
埃里克似乎重新干起了他最擅长的勾当——掠夺,并在掠夺北部地区时,听说约克人赶走了自己的国王。英格兰人的统治引起了丹麦人的不满,利用这种不满,埃里克成功在约克加冕称王。
他很快便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新任英格兰国王伊德雷德(Eadred)骁勇善战,并不打算让另一个维京人在约克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所以伊德雷德便开始挑唆苏格兰人袭击诺森布里亚。与此同时,英国的统治范围向北扩张,埃德雷德借此威胁诺森布里亚的居民,称如果他们不驱逐埃里克,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丹麦人再次拒绝聚集在一位斯堪的纳维亚君主的麾下,埃里克被逐出了英格兰。
这为奥拉夫·西特里克逊重回都柏林扫清了道路,但是他很快就浪费了所有的善意,仅仅在3年之后,便被自己的臣民赶回了爱尔兰。到此时为止,政权的不断更替削弱了维京人在北部地区的统治根基,西特里克统一约克和都柏林的梦想也就此终结。约克郡的丹麦人也许仍然会沿袭丹麦的名字,遵守丹麦的法律继续生活下去,但是他们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丹麦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接受了基督教,并在陆地上定居了下来。他们不再把来自挪威或者爱尔兰的冒险家视为亲人,而是即便不会把他们视为彻底的敌人,也会视其为可能带来破坏的力量。他们更加倾向于在威塞克斯的基督教国王统治之下,过起自己的稳定生活,而非在北部海上国王的统治下,过那种战乱纷繁的人生。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标志着丹麦区首次真正地融入英王国。
从根本上而言,斯堪的纳维亚王国的倾覆是不可避免的。第一代维京人也许太过躁动,无法成为好的管理者,但是他们的后代无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伊瓦尔还是古特仑都曾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士兵,模仿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统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京人接受了英国人的宗教、风俗,甚至学会了英国人的农业生产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维京人本该最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度,如同曾经的诺曼底。
这些之所以没有发生,是因为阿尔弗雷德和他的两个继任者实在是太过精明,他们允许丹麦区内的维京人继续保持传统,自己则不断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英格兰。最终,古挪威语和风俗日渐式微,无法继续维系其原有的斯堪的纳维亚特征。一旦丹麦区内的维京人意识到与来自北方的移民相比,他们与南部的邻居有着更多的共同之处,那么这个地区最终将被英格兰国王所吞噬。至于具体何时,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维京人的约克仍然存在着最后的希望。952年,“血斧王”埃里克率领一支规模较小的维京军队,重新攻占了英格兰。他击败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联军,在约克称王。然而,一个有着“血斧王”绰号的男人,很难赢得对维京人大失所望的人民的支持。随着专制统治的加强,埃里克被约克人罢黜,并在他试图重新招募军队时遭到暗杀。71约克从此永久地并入英格兰人的王国,这个国度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维京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