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子婴亡国(第5/5页)
第二种情况如赵国、燕国。陈胜派手下大将武臣到赵地扩兵,武臣到了赵地之后,在手下将领的“劝说”下,自称赵王。结果惹得陈胜十分恼火,但又怕逼反了武臣,只好封武臣为赵王。武臣接着又派手下的韩广去燕地扩兵,韩广到了燕地,又被手下“劝说”自立为燕王。武臣也不敢杀韩广的家室,于是封韩广为燕王。赵国、燕国就这样“复活”了。
第三种情况如齐国。齐国灭亡是不战而降,当年齐王田建降秦之后被活活饿死。但是,齐国王族田氏的后裔尚在。王族后裔田儋,首先举兵,杀回齐地,自立为齐王,齐国从此复国成功。田儋与他的堂弟田荣、田横,都是极得民心之人。所以,田儋的复国迅速成了气候。田儋战死之后,田荣又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这场声势浩大的复国运动促成了六国的重生。
六国复辟大大加剧了大秦帝国的危机,章邯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四处用兵。
这就是秦二世对天下大事不以为然的必然结果,也是赵高自毁长城的必然结果。
到了秦王子婴杀死赵高继位为王之时,天下的形势对大秦帝国更为不利:一是整个关东已非大秦帝国所有,二是大秦帝国的主力兵团完全被歼,三是刘邦已从武关攻入关中。大秦帝国已是千疮百孔,朝不保夕。
贾谊在他著名的《过秦论》中认为,子婴如有“庸主之才”,也足以退入关中自保(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这只是贾谊的想象之辞。此时,子婴统治的地区只有关中一带,而且无兵可用。子婴绝非庸主,只是一位生不逢时之主。
大秦帝国的灭亡最不能怪罪的就是子婴。如果我们用几句话概括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只能说老班子难辞其咎(秦始皇埋下祸根),新班子无所作为(秦二世养虎遗患)。国亡在子婴手上,但是,根子却不在子婴身上。子婴已经尽了他作为末代秦王的责任,但是,积重难返的局面使他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了。
子婴投降两个月后,项羽入关。项羽得到刘邦手下曹无伤的告密,说刘邦要封子婴为相国,自己做关中王,非常恼火。本来项羽与大秦帝国就有世仇,所以,入关之后掌握了天下大权的项羽,最终还是杀了秦降王子婴,并在咸阳城大开杀戒,放火烧毁宫室,珍宝财货抢掠殆尽,与诸侯分之,秦地分为三,号日三秦。秦始皇梦想的万世永传的帝国,仅仅经过了不到十五年,就在血腥的刀光剑影和连绵不绝的火海之中,化为滚滚的浓烟,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