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此消彼长(第9/10页)

称帝闹剧就此告吹。

帝可以不称,但帝业是不可停止的。

秦昭襄王想,既然跟齐国相约,一起伐赵。现在齐不配合,但自己要是不动手,人家还以为自己怕了,于是,叫白起去攻打赵国。

白起立马带着部队过去,拿下了赵国的杜阳。

看来赵国也没有什么可怕。

打完赵国,又打魏国,连拔新垣和曲阳。

胜利是不能停止的。

司马错再次出击,直接进攻魏国的河内。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再次割安邑对秦国说:“我们把安邑送给你们,你们满足了吧?”

秦国当然没有满足。但看在安邑这块地的份上,就暂时停止新一轮的军事攻势了。反正现在该打的地方太多。放过魏国,还有韩国啊。

这样,韩国就跟着倒霉,在夏山被秦兵猛扁一顿,连个抵抗的姿态还没有做出,就全面大败。

在秦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时,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在这个变化中,齐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齐国的利益是秦国创造出来的。

意外,纯属意外

宋国最初受封时是个大诸侯,可除了称号很大外,其他地方都不大,在这么多年的国际事务中,基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如果能说几句话,也是跟着在那几个霸主的屁股后面帮腔而已。是一个连梦想都不敢有的国家。

但,终于有一天,有一件事,让宋国的宋康王突然有了梦想。

有一只麻雀在城边硬是生出一只鹞鹰来。这事如果放在现在,大概就是一个放在报纸最边远角落的一则小新闻。可在那时这个新闻就大了。

那个太史立马就此事,开展自己的业务,严肃认真地举行了一次算卦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大吉大利啊。一个小家伙生出一个巨大的东西来,这个寓意深刻地说明了,我们宋国虽小,但可以做出霸主的大事来啊。大王啊,别辜负麻雀的这个心意啊。”

宋康王一听,连麻雀都说寡人能当霸主了,寡人肯定能当。于是,胆子立刻壮大起来,带着部队向周边国家开展军事行动。

宋康王首先向滕国试水,居然一战灭滕。接着向薛地用兵,居然连齐国的部队也被他打败了一次,而且连取五城。这哥们兴奋了,转过头来又向楚国叫板,也“取地三百里”。

连胜三场,几个大国几乎都被打扁了。还有魏国没有动。于是,向西进军,又把魏国打了个大败。

宋康王连续几战,都大获全胜,觉得麻雀的寓意还真的靠谱。宋国的运气真的来临了。

其实,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宋国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如果真的有旷世奇才帮忙抓住机会,折腾一把,还是可以的。可现在这哥们头脑严重进水,在人家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时候,让他连胜几场,他就真以为自己狠了,就在那里爽歪歪,笑得脸都变丑了。可他却彻底忘记了,自己这么四处打架,把周边的国家都打了个遍,邻居全成了敌人——连秦国都不敢这么树敌,他们在想打韩国时,得先忽悠一下楚国——现在宋国这么小一个地方,居然谁都敢打。

宋国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综合国力,居然成为跟齐国一样强大的国家了。于是,宋康王觉得霸主真的离自己不远了。

这哥们儿的头脑极度发热。为了表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竟然在大家面前高调表演了几个好戏,拿着箭向天空猛射,然后挥起长鞭,鞭向大地。后来,觉得光射天鞭地还不够狠,又举起刀来,把神坛砍掉,然后一把火烧光。如果这些事放在现在,人家最多觉得很好笑。可这些事放在当时,那是非同小可的。人活在世上,可以不怕任何动物,但一定要怕天怕地怕鬼怕神。谁敢跟天地鬼神为敌,谁就是与地球人为敌。谁得罪了天地鬼神,谁就会完蛋。

如果他在这个时期,好好整顿,然后趁势招揽人才,可能后果还不很严重。可他的进取心就到此为止,天天在家里大吃大喝,而且叫所有的人都大叫万岁。大堂上的人才叫完,堂下的人就得跟着叫,门外的人接着叫。谁要是不叫,谁就永远不能叫了。所以,全国人民得天天叫万岁。

当时,生产力还不很高,大家其实都很忙。可现在得放下活路来叫万岁,广大人民就生气了。

齐国本来给宋国打了一把,心里很愤怒,但看到宋康王突然猛得有点超常,所以也不敢乱来。这时,看到宋国内部很不稳定,周边更没有一个友好国家,便下定决心跟宋国大打一场。

宋国人民一看,齐国大军来了,不是四下逃散,就是充当带路党,配合齐国军队的入侵。最后,守城的部队也都放下武器,自动成为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