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此消彼长(第5/10页)

两人一边做好准备,一边再派人去请赵何。

赵何是什么人?看到只有使者前来而没有肥义跟过来,便逼问使者,肥义在哪?

这个使者绝对不是个纯粹的革命家,才看到老虎凳就把肥义被杀的事说了出来。

信期一刀把使者砍了,然后带着兵去保卫主父宫——其实是去攻打赵章。

赵章想不到对方行动比他们更快,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带着党徒与信期大战。

不久,李兑带着大军杀了上来。

局面很快被赵何控制。

赵章最后被打败。他只得逃到主父宫中,求老爸救他。田不礼则逃到外国去了。

赵武灵王这时头脑也有点故障了,居然让赵章进了宫中。

信期、李兑、公子成带着部队团团围住主父宫。

李兑觉得这么围着主父宫有点儿不好,还是去问问赵何吧,看他怎么处理——毕竟是人家的老爸啊。

可公子成不同意。

因为,如果去问赵何,赵何能开口下令:杀吗?杀别人可以下令啊。可杀老爸的命令能出自赵何的嘴巴吗?

于是,选择了继续围困,然后直接杀进去,当着赵武灵王的面把赵章的脑袋砍掉。赵武灵王虽然大声喊刀下留人。但大刀已经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

接着公子成大声宣布,把主父宫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赶出来,只留主父一个在里面呆着。

赵武灵王愤怒了,拔出兵器想一个人战斗到最后时刻。哪知,公子成这时狡猾得很,只是让大家围着,不跟他拼命。谁要是动手,谁就得承担刺杀主父的罪名。虽然赵何最恨不得他老爸死去,但最后他仍然会追究杀老爸的凶手——这就是政治家。

赵武灵王只得在宫中睡大觉。只是他在睡觉时,是否还会做梦?是否还会做那个与美女相会的好梦?

内宫已经无粮,所以赵武灵王除了吃点水果之外,基本没有别的可吃了。

后来,水果也吃完了。

水果吃完之后,他仍然不想死,便挖着墙洞,找到墙洞里的麻雀来吃。可这个地方的麻雀也不多。没几天,麻雀也吃光了。

于是,他饿死了。

这场围困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

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宫门,找到这位曾称雄诸侯的赵武灵王的尸体。在这三个月中,赵何天天日理万机,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似的。直到有人来报:主父死了!他这才在镜头前面放声大哭、泪水如雨。这个哭声、这盆泪水,他已经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直到现在才大鸣大放出来。

然后,举行国葬,把大赵国伟大的革命家、导师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大大地厚葬了。

一代雄主就以这样的方式谢幕了,谢在他四十六岁那一年。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哥们儿绝对是个猛人,就一个胡服骑射,把中国传统的作战方式全面改革了,第一个装备了骑兵,把一个积弱多年的赵国在短时间内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可以说,其军事能力和治国手段绝非一般政治家可比。而且其胆略也超乎常人,敢于独闯秦国,笑傲而去。但这哥们儿有个绝对的弱项,就是处理内政有点儿轻率,没有看透政治和权力这个东西。老早就培养了儿子,让儿子进入政坛。可最后却只把儿子当儿子,却没有想到当了政治家的赵何,已经不是原来的儿子了。

更可悲的是,当他明知儿子已经是一个政坛老鸟了,他仍然试图把儿子搞下来。最后,反被儿子搞定。

其实,世界上这种事例是很多的。只是这对父子俩做得比较经典而已,成为这类故事的代表作。

千万要记住,在政坛上玩,就要有六亲不认的强硬心态,就要有敢于父子相残的无情无义,就要有敢于有父子兄弟相欺的无耻。否则,你就别到政坛上混。

赵氏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说说秦国的事。

白起出场

随着赵主父的饿死,他布置在秦国当内线的楼缓也被秦国免去本兼各职。当然不是秦国主动免去这个楼大人的,是赵何强烈要求把这个老爸的死党搞定。本来,楼同志在秦国大权在握厂,生活过得美满幸福,时不时把秦国的机密文件转交给赵国,实在是赵国的好帮手,把国际间谍工作做得很出色。哪知,赵国出现了乱子——如果这个乱子只是赵氏父子相残,然后划清界线,目的达到之后,就宣布到此消停,不再扩大打击面,然后对那些本来可以继续查下去的死党,来个安抚,立马就可以营造一出个和谐的政治氛围,你好我好大家好。

哪知,公子成和李兑却没有这个胸怀,认为,只要是主父生前的死党,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位置,都不要放过。楼缓绝对是主父的铁杆,不能让他再好好过着。于是,派锜郝来到秦国,直接要求秦国免去楼缓的一切职务。而且强烈要求让魏冉来当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