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连横与合纵(下)(第9/11页)

当场下令,叫屈锜带兵攻秦。

血战蓝田

秦国等的就是这一天。眼见楚国大军杀了上来,便派另一个牛人出击。

这个牛人叫魏章。这哥们儿就是那个魏国公子锜。这哥们儿本来很会打仗,可因为做人太够意思,被商鞅骗得好苦,还没有开战,就被秦兵俘虏了,导致全军大败。魏国领导人很生气,把打败仗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当时他还在秦国当战俘,魏国无法抓到他,就把他的家属都抓起来法办。等秦国把他放出来时,他也不敢回魏国了。

秦孝公知道这哥们儿是个人才,也很重用他。

这时,他已经做到庶长之职。

秦国的官制跟中原有些不同。最先的总理大臣就是庶长,有左右庶长,一个管政务,一个主持军事工作。后来,又搞了个大良造。大良造比宰相的权大得多,是军政大权一把抓。直到秦惠文王拿下商鞅后,觉得大良造这个职务的威胁太大了,就来个机构改革,设立丞相制度。这个丞相又跟总理大臣有区别,基本以外交为主,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国务卿。张仪一直当这个国务卿,可以天天往国外跑。而庶长之位仅次于相国。

魏章这次也不是一个人出来战斗的,而是带了两个下一代的牛人出来。

一个叫樗里子;一个叫甘茂。

很多人一看樗里子这个名字,觉得很奇怪,好像百家姓里没有这个姓啊。其实,他的名字不是这三个字。他本来是秦惠文王的同母弟弟,名疾。这哥们儿是典型的太子党系列,不但军事能力很高,智商也超级发达,更善于说笑话。放到今天到电视台上表演,估计不会比郭德纲差。当然,他当时的任务并不是靠嘴巴去走穴赚钱,而是带兵打仗。曾经独自带着大军打败魏国军队,也曾带兵独自打败赵韩魏三国联军,声名大振。还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右更。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右更这个概念。告诉你,这是秦国设置的一个级别很高的职务。“更”指的是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兵。右更就是主管这些部队的长官之一,属于九卿之一。因为他的封地在樗里,所以大家就叫他樗里子。

再说甘茂。

这哥们儿是下蔡人,从小就有远大理想,也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他小时候就从下蔡的名师史举钻研百家学说,毕业后就到秦国找工作。

他很快就结识了张仪和樗里子。两个牛人跟他一聊,就知道这哥们儿不简单,就向秦惠文王推荐了他。你想想,得到秦国两大牛人的力荐,秦惠文王若不重用他,还是秦惠文王吗?

现在让魏章带着这两个猛人出场,表明其对此战是极其重视的。

秦惠文王虽然没有在国内外大声宣布过,他要把楚国大打一顿,但他的内心世界是有这个盘算的。其他国家,他当然也想攻打,但对那些国家至少在目前来说,还不那么迫切。当然,他打楚国,并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完全有实力吞并这个国家了。

他只是想拿下汉中。现在汉中还是楚国的领土。只要汉中还在楚国的手中,秦国就无法对巴蜀进行有效管理。所以,他必须狠狠地打一把楚国,必须拿下汉中。

于是,双方在丹阳开战。

秦国是有备而来,对楚国的首发人员早就进行了全面摸底,对其组织结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弄得很清楚。因此在开战之前,先搞了个反间计,让楚国的几个将领不断地产生矛盾。等他们内部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突然发动攻击。你想想,楚兵还能打仗才是怪事。

这一次,楚国败得很惨。

惨到什么程度?

前线最高指挥官屈锜及以及手下七十多个将领全部被俘,八万人被歼。汉中也被秦兵顺便拿下,损失国土面积六百里。

楚怀王接到败报后,当场就呆了几秒——原来想从秦国那里要六百里,现在反而被对方割走六百里。他呆了一会儿,又大怒起来,下令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再跟秦国大战一场。

所有的人都知道,楚怀王疯了。

先不说,丹阳一战,楚国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大家都已经打怕了。而国际形势对楚国更加不利。先是听从陈轸之计,忽悠韩国,使得韩国至今深恨他们;然后又为了贪六百里土地,不计后果地与齐国绝交,还大骂了齐国一顿,齐国更恨他们。魏国历来夹在秦楚之间,哪方得势就跟哪方,完全跟着风向,一点儿原则也没有。现在大家都跟秦国成为友好国家,魏国当然也跟秦国友好。这时,韩魏两国正跟秦国商讨,组成联军,痛扁楚国。

楚怀王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宣布再与秦国决一死战。

而这时国际形势也是乱成一团麻。秦国跟楚国硬拼才刚刚结束,齐国与韩国还在打得火热。韩国当然干不过齐。韩王就派人向秦国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