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个秦嬴的崛起(第9/16页)

吴国从楚国撤兵之后,又跟越国打了一场。吴国的老王阖闾死去。那个著名的夫差继位。由于继承了阖闾留下的全部遗产——军队有孙武与伍子胥这样的猛人,所以夫差一上来,就觉得自己霸气十足,出兵把越狠狠地打了一顿,报了大仇。

夫差觉得光打服一个越国也算不了什么,只能算是跟邻居闹矛盾时胜了一把。他比他的前任更加有信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那个霸主抢过来当当,让中原诸侯在自己面前诚惶诚恐一下。

现在霸主的公章还掌握在晋国的手里,必须从晋国那里要过来。

当然,依靠武力,把大军派过去,一点儿理由也不用问,直接就扁,扁完了再叫他们交出霸主公章,那是很威风凛凛的、很能体现霸主风度的。可是从东南沿海派兵跑到三晋大地那里大打一场,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这个事上,夫差很聪明,也很用心。他把齐国和鲁国都痛扁了一顿,跟他们签订了协议,然后再向晋国发出邀请,说是召集诸侯到黄池那里开个会。

按以往的惯例,谁召集诸侯开会,谁就会是新科霸主。

赵鞅接到这个召集帖时,内心世界十分复杂。晋国现在仍然是名义上的霸主,只是近年来,他们六卿闹得天昏地暗,内部问题丛生,哪还管江湖中的事?他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这才让国内的事平息下来,然后伸头到国际上喊了几声,让人家听到晋国的声音,国际形象正在不断地提高。哪知,那个吴国起得太快,风头一下就抢在他的前面,而且行动极快,一下就把齐、鲁这样的大国控制住了。

他没有办法,只得在回执单上签了“同意参加”这几个字。

公元前482年,赵鞅带着晋定公来到黄池。

夫差对这个霸主是志在必得,不但自己亲自出马,而且还带着部队,高调来到黄池。

黄池之会很著名,可参加大会的诸侯却没有几个。除了晋、吴两个当事国之外,就里那个鲁国的领导人了,另外就是作为周王朝的代表单平公,算是来见证历史的。

会议才一开始,夫差就大声要求晋国把霸主之位让出来,理由是:于周室,我为长。这哥们儿虽然强蛮了这么多年,可在这个事上很会讲道理,硬是往上追溯了几百年,说他们的老祖宗是周室里的长者。

赵鞅也是很有文化的,听到对方玩历史,便说于姬姓,我为伯。呵呵,姬姓当中,我们才是老大呢。

于是,正反双方辩手大打嘴巴仗,打了整整一天,口水都溅完了,嘴巴还硬得像花岗岩。

赵鞅儿有点不耐烦了,把司马寅叫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谁嘴硬谁就说话算话的,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冰冷的枪杆子。你去组织部队,咱们跟他们决一死战,不信就打不过他们。”

司马寅这时却比赵鞅冷静多了,悄悄地对赵鞅说:“老大不用这么急啊。让我去吴国的驻地看看。”

他回来之后,对赵鞅说:“吴国老大的脸色难看得很,肯定是后方出了什么大事——不是给人家打败了,就是太子提前挂掉了。”

你佩服司马寅吧?

这哥们儿猜得一点儿不错。

原来,那个越王勾践乘着夫差同志带着部队来跟晋国争霸主的时候,突然起兵,猛打吴国,不但把吴国的首都占领了,还把他的法定继承人也砍了。

夫差正信心满满地做着霸主的思想准备时,突然接到这个情报,一下就泪流满面了。但他擦干泪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把送信的人全部砍掉,然后又没事一样地用那张脸面对外人。

可是他瞒过了别人,却瞒不过司马寅。

于是,赵鞅就不动声色,看谁有耐心。

最后,夫差终于没有耐心了,跟晋国签了个协议,不再争这个霸主了,让你当老大,可以吧?然后急忙回国。等他回到吴国的时候,什么都晚了。这哥们儿为了抢这个霸主当,不听伍子胥的话,放过早就已经疲软的越王,最后给那个勾践来个反攻倒算,不但抢不到霸主,连性命都丢了。

赵鞅最终保住了霸主之位。不过,这时这个霸主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有霸气了。诸侯也不再拿这个霸主当回事儿了。

老爸搞儿子的政变

赵鞅做人还是很够意思的,那个蒯聩对他有恩,他很想帮这个哥们儿一把。这哥们儿原来是卫国的太子,法定继承人。可因为跟老爸闹了矛盾,然后跑了出来,投奔卫国的死对头晋国。从此跟赵鞅干革命,在铁之战中救了赵鞅一命,对打赢那场大战立下了丰功伟绩。

赵鞅觉得他老是当自己的手下,也太亏待他了,还是让他回卫国当一当老大。而且,现在卫国的当权者是亲齐派,硬是天天跟着齐国与自己作对,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这种人是不能让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让蒯同志回去当卫国的老大,他肯定会至死不逾地当晋国的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