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忠耶奸耶(第17/18页)

大家已经知道,后来这三个家族把晋国这块蛋糕全部瓜分,变成赵、魏、韩三个新嫩诸侯。这三家最先暴发起来的,是赵家。

当然,晋献公在进行“逐群公子”的体制改革时,也怕大权落入某个牛人的手里,因此又做了个规定,实行军政分离。也就是说,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的,不能拿军权;主持军队工作的不能参政。以前,狐偃当政府第一把手时,先轸当军队第一把手;后来,先且居当军事强人,赵衰当执政大夫。

这种两权分立刚开始,很有效。可到了赵盾之后,就全变了。

赵盾利用晋灵公年纪小的机会,把军政大权都抓在自己的手上,成为晋国的政治寡头。本来,以他当时的权势,要培养一下他们赵家的势力,打造赵氏的山头,让赵氏继续把这个寡头当下去,是完全有能力的。哪知,这哥们儿的性格决定了他们赵氏是个悲剧家族。

赵盾的个人成就,比他的老爸大得多了,可他做人却比他的老爸差多了。赵衰同志生前,最拿手的好戏就是会搞人际关系,哪个人都没有得罪。一有时间就把晋国政坛派系划得清清楚楚,然后设计去搞好关系的种种办法,力争把各个派别的关系都打点好。

先看看他是如何对付那几个传统势力家族的。

与他同时代几大政治巨头主要有:狐、先、栾、郤、胥等几个。如果真的算起来,这几个人当中,资格、水平能与他同时处于一个档次的只有狐偃同志。两人都跟晋文公一起逃难过,一个是晋文公的舅舅,一个是晋文公的连襟兼女婿——在狄国时,重耳娶了妹妹,赵衰搞定姐姐,回来后,重耳觉得赵衰超可爱,又把女儿嫁给他(两家一点不怕搞混)。先轸的军事水平虽然比他高,但不是晋文公那批海归人士,而且曾经出现过站错队的失误,当秦穆公派兵护送晋文公回国时,他居然带兵出来抵抗过。所以,要是赵衰想压制他也是很容易的。

但赵衰有他老赵的想法。

赵衰知道,在他这一代,而且在晋文公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手下打工,你就是当上头号大臣,你也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弄不好,你还得帮他背黑锅。因此,他一开始就坚决推托当头号牛人的任命。

晋文公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军事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这个改革还是赵衰提出来的。也就是把全国军队分成上、中、下三军。中军元帅是军中第一号人物,其他的都在中军元帅的领导下。

晋文公不但同意了这个方案,而且任命他为中军元帅。可赵衰却不同意,推荐先轸当中军元帅,而且自己只当第二把手。

不久,上军元帅狐毛歇菜,晋文公说老赵你当上军将吧。

赵衰说,让先且居当吧。他能!

又发扬了一回风格。

先轸死后,晋襄公对赵衰说,你来当中军元帅吧。没谁会有意见的。

赵衰说:“让郤縠干。老郤虽然五十岁了,但相貌好,学问高,可以为你打造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啊。”

这让郤家又高兴得要笑翻。

可郤縠大概笑得太猛,没几天就含笑九泉了。

其他的牛人个个都是他举荐出来的。这些人对赵衰除了感激之外,没有别的想法。

这哥们儿的人际关系做得细到什么程度?

连那个太监勃鞮都被他拉进自己的关系网里,到处为他说好话。至于那个阳处父,他更不放过。那时阳处父只是太子的班主任,手里除了教材之外,没有什么大权。但赵衰同志知道他位子的重要性,也天天请他喝酒泡妞,硬是把他变成了自己人。使得阳处父在关键时刻力挺他的儿子,直接造就了赵氏家族的权力。

大家后来都发现,在赵衰生前,没有跟任何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不但为晋国推荐了有用人才,而且还得到了大家的尊敬,为赵氏日后强盛打造了巨大的人脉资源。即使在赵家面临彻底败亡时,仍然有人舍得为他们去牺牲,让他们的家族再次强起来。所以,人家一想到赵衰的音容笑貌,就想起那个冬天的太阳。

可赵盾就不同了,这哥们儿的性格确实古怪。一面不断地黑脸去得罪人,一面却不断地宽大处理自己的敌人。

他对其他的人宽大一下,倒没什么,可他对那个屠岸贾的宽大,后果就严重了。这个屠岸贾是不管放在哪个时代,你杀掉他,人家都会说你对。可赵盾就是不杀他,当然,如果想体现一下自己的宽大,可以留下这个家伙的性命,把他来个驱逐出境,把这个捣乱分子输送到敌对国家去,让他到那里发挥一下作用,也是正确的。但赵盾不但不杀他,不但不赶走他,反而让他继续在晋国当公务员。这种人在政坛上的生命力又特别顽强,一旦站稳脚跟,他是不会再让你有打倒他的机会,不会再让你有抓他把柄的时候了。到时你再想打倒他,你根本找不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