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霸主因此而换位(第20/24页)

城濮之战

这个周襄王在历史上算不得什么人物,绝对上不得历史的台面。他自己造不出什么伟大成绩来,可却是个学雷锋的好榜样,把自己变成垫脚石,让两个霸主爬上了事业的最高峰。第一个就是齐桓公。虽然齐桓公前期的霸主事业做得很有力度,在诸侯面前牛得没谱。可最让他得意的就是以诸侯的身份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让诸侯看到齐国的能量是无所不能的。第二个就是晋文公。晋文公事先在诸侯当中虽然很有名气,但这个名气却是逃难的名气,有名气而没有人气。谁能相信一个老家伙还能做出什么伟大事业来?这么一个牙齿不剩几颗的老头,恐怕精力早已消磨在逃亡的路上了,现在大概就是占着位子等死。哪知,这哥们儿顽强得很,一看到机会就伸手过来,一举成功,比当年齐桓公做得还漂亮,立马让诸侯们都对他仰视起来。

晋文公虽然年纪大了,但火气还不小。这哥们儿的记忆力好得很,还记得当年那几个小国不把他当人看的事儿,天天咬着牙要把他们灭了。

正巧宋国派来使者大叫救命:楚国大将成得臣组织有陈、蔡、郑、许等国在内的多国部队侵犯他们,请晋国老大哥快快过来支援啊。

晋文公开了个会,问大家这仗能不能打?要知道这是以楚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可不是那个盛产美女的狄国啊,弄不好就会玩得一点面子没有。现在咱可是有面子的国家了,不要才有面子没几天,就全丢了。

先轸第一个发言:“如果这时能搞定楚国,老大这个霸主就做定了。我认为就一个字:打!”

狐偃说:“咱不必去跟楚国直接对垒,只是先去猛扁郑国和曹国一顿。这两个小国以前不把老大放在眼里,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收拾他们。这两个国家近来都刚跟楚国通婚。咱去打他们,楚国一定会过来支援。这样,咱又完成了援宋的任务。这仗不打,就没有什么仗可以打了。”

其他人也没有反对意见。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就一定好。

决议一形成,接下来就是组织军队,按照赵衰的计划进行了部署: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这是当时晋国最豪华的军事阵容。

第一个目标是曹国。

但晋国跟曹国的边界没有一点瓜葛,得跑卫国的国道。

卫国也开了个会,讨论到底借不借道的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借。

理由有一大堆,最靠前的理由有二:

一、晋国有过借道的最坏纪录,借道给他们风险实在太大;

二、卫国已经向楚国一边倒,如果又借道给晋国,楚国就会报复,咱吃楚国的亏难道还不够?

这两项理由都很过硬,于是不借,有本事穿越到20世纪,租用几架波音飞机把你们的武装部队运送过去。

晋文公当然很生气,大叫:“你不借道,我就先拿你开刀。”命令大军直接渡过黄河,向卫国进攻。

大军开到五鹿城外,晋文公一眼就看到那棵他印象最深刻的大树,就对那棵树抒情,像刘备一样流出老泪。

魏犨大叫:“现在不是做忆苦思甜的时候,更不是向刘备同志学习的时候,快擦干泪,打进城里才是硬道理。”

五鹿只不过是个小城,晋军一点不费力就拿下了。

拿下五鹿之后,晋文公知道跟楚国的关系已经走向全面恶化了。他不是菜鸟,知道与楚国对着干不管是赢是输,结果都很惨。因此,必须在展开军事行动的同时,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楚国。

齐国是楚国传统的敌人,因此成了晋文公着重团结的对象。

这时的齐国已经不是桓公时代了,当年的霸气早已蒸发干净,一点不牛了,听说晋国主动过来修好,觉得晋国还看得起他们,高兴得要命,二话不说,就跟晋国签订了一个友好条约。

这样一来,卫国就夹在齐晋两国之间。

那个卫成公听说之后,就郁闷起来。这两个国家都是大国,他就是力量再大几倍,都不是人家一个国家的对手。这才知道,得罪楚国没好果子吃,得罪晋国的后果也很严重,而且这个严重后果马上就来到。晋国的部队拿下五鹿之后,正声势浩大地深入卫境,一点不照顾他的心情。

卫成公再次开会,问大家有什么办法?

以前那些有办法的人这时全没有办法了,个个在那里当酱油党,嘴巴闭得比什么时候都紧。

卫成公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去见晋文公,说:“老大,我们怕你了行不行?现在把路借给你们走好不好?不管走哪条路,我们都为晋国老大哥的部队警车开道。从今之后我们永远做晋国老大哥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