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霸主因此而换位(第15/24页)
这时是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
大军开到黄河,秦穆公就把部队分成两半,让重耳带着一半过河去。
子圉那边知道重耳杀了回来,也进行了紧急动员,把部队开过去迎战。可现在他在国内太臭了,士兵根本不愿为他卖命,虽然按照命令,来到指挥位置,可都不用心打仗。人家还没有冲锋,这边就放下武器了。
重耳连续打下了几座城市。
不久,占领曲沃。曲沃现在一点不著名,但当时是晋国第二大城市,而且是晋国宗庙所在地,晋侯即位那天,第一个程序就是到这里来向祖先宣誓,是晋国的发源地。重耳拿下这个地方后,马上就去参拜武公庙,宣布成立新的晋国政权。
这时,秦国再派公子絷前来,去见吕省和郤芮,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这两个家伙聪明得很,也知道他们再怎么拼命抵抗,也挡不住重耳的进攻,硬抵抗下去的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跟公子絷签订了一个保证生命安全的协议,宣布从今天起弃暗投明,重新做人。
晋惠公和子圉父子两代政权能支撑到现在,全靠这两个家伙。现在他们都宣布站到人民那一边了,子圉就陷入彻底孤立的境地了。这哥们儿也不是菜鸟,叫上那个晋国最著名的恐怖分子勃鞮出逃。这哥们儿跑路的经验很丰富,当年一人从秦国出逃,都还能顺利回到晋国,现在国内一片大乱,出逃的难度低多了。因此两人一逃即出,跑得远远的。
姬重耳进入国都,宣布就任晋国国君。他就是晋国历史上最牛的领袖晋文公。
比起很多诸侯来,晋文公这个国家元首实在来之不易。他从四十三岁逃出晋国,连老婆都换了几届,避难场所也换了几个,折腾了整整二十年,到六十二岁才当上晋国国君。如果放在现在,六十二岁的国家元首还一点不老,甚至可以说是正当年。可当时人均寿命很低,能活到六十二岁已经高寿了。
晋文公当上了晋侯,心情当然很爽。秦穆公的心情也不错。
后来的很多历史学家对秦穆公算不算春秋霸主,都有争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不过,像秦穆公这样,一来就直接插手晋国这样超级大国的内政,连续搞定人家几个国君,就是霸主们也未必能做到。齐国虽然也以种种理由,把几个诸侯拉下马,但那都是实力只有几个生产队那么大的小国。真正跟大国的较量却不多。
秦穆公即使不算霸主,但他身上的霸气,那几个霸主的身上是没有的。
当然,秦穆公几次以自己的意志更换了晋国的国君,主要目的就是想把晋国打造成一个秦国的追随者。可最后的结局证明,他的这几次努力,都不算是成功。那个夷吾还过着流亡生活时,开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哪知当上老大之后,就反悔得没商量,完全让秦穆公当了冤大头。最后还无耻到趁秦国发生百年不遇的大灾时,要搞定秦国。幸亏秦穆公靠着有点雷人的胜利,才把夷吾搞定。接下来,他又准备扶持子圉。可子圉比他老爸更无耻,泡完他的女儿之后,一点不领情,潜逃回国,从他老爸那里接班,而且当上老大之后,就当秦穆公不存在一样。
秦穆公气爆之后,把重耳找来,让他上位。
秦穆公前两次总想立个人品差、水平低的晋国老大,让晋国人民不满意,使这个传统超级大国变弱下去,对秦国没有一点威胁。可以说,他的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可他却没有想到,人品差的人最先做的,就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事。
他这次吸取前两次的教训,要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出来。
于是,重耳就中了奖,成为晋国诸公子中最后的赢家。
秦穆公这次扶持重耳的力度是很大的。你知道,重耳这些年来,都是在开展流亡工作,屁股后面除了跟着几个高智商的死党之外,没有一点武装力量,是一个资本等于零的老大。以他的那个实力,要想问鼎晋国老大的位子,估计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秦穆公却给他注入资金,借给他部队,把子圉政权全面推翻。
而搞定子圉之后,重耳的位子仍然不稳定。
重耳以前当流亡公子时,觉得夷吾太恶心,老是派人去砍他的脑袋。可他一当上老大之后,马上就觉得子圉是个危险人物,终于派出秘密杀手,把这个危险人物做掉。
本来,搞定这个危险人物之后,事情可以画上句号了。
哪知,子圉一死,他的危机感才一消失,吕省和郤芮的危机感又冒出来。这俩家伙是政治老手,看到重耳一举砍下他们原老大的脑袋,动作快、效率高,就以为重耳开始了秋后算账,接下来就要拿他们开刀了。两人一商量,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立马采取措施,趁重耳刚执政,权力根基还不稳定,先把他搞下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