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7/16页)

如果能把楚国狠狠地教训一顿,那这个意义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

在齐国准备跟楚国大干一场时,北边的燕国却派了个使者狂奔而来,说:“老大啊,现在山戎正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们快支持不住了。你们不是说,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外族吗?赶快去帮我们啊。要是晚了,燕国就会彻底玩完了。”

齐桓公一听,好啊,以前要去扁个不顺眼的诸侯,还得到处找理由,现在生意却自己送上门来。这哥们儿现在很想跟那个牛气哄哄的楚国较量一下,把齐国的霸主地位彻底巩固下来。至于那个山戎,是个北方少数民族,算个屁,回头收拾也不晚。

管仲不同意。

管仲当然知道,要是彻底把楚国打倒,那是很刺激的,是可以让心情史无前例地大爽一场,可楚国那么好搞定吗?要是真正开战,说不定要打个持久战,那里燕国挺不住了,而山戎们又搞定了燕国,后果就严重了:山戎占领了燕国,从国土面积到人口数量立马壮大了无数倍,而且山戎人又是有名的好战分子,现在就这么点力量,都敢骑马跑过来嚣张,猛扁燕国,要是实力突然大涨之后,不南下耍威风才怪。他们一南下,马上就一脚踏进齐国的领土。那时,齐国正在跟楚国咬牙死磕,谁死谁活都还说不清,突然后方被山戎猛踢一脚,想不亡国,那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必然要先搞定山戎。

而且,搞定山戎还有两个大大的好处,一个就是从此之后燕国也成为齐国的粉丝,加入大齐轴心国,另一个就是还得了一个国际主义精神的大帽子,让人家觉得齐国真是他们最信得过的保护伞。这个年代,是个到处兼并的黄金时代,有个强硬的保护伞,比什么都好。

霸主既是大家的老大,更是大家的保护伞。只有这样的霸主才是长久的霸主。

齐桓公一听,厉害,仲父就是仲父,想的就是比平常人远。

鲁国这时成了齐国最铁的死党,一听说齐国要去打山戎,马上就跑来,请齐国老大让他也带着一支部队去打先锋。即使不能打先锋,去当战场清洁工打扫一下战场也行。

可齐桓公这时却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山戎虽然把燕国打得睁不开眼,山戎的实力也不比郑国大多少,要搞定山戎那是太小意思了,没有必要让鲁国去沾光。这个功劳要全部记在齐国的账上。

他笑着对鲁庄公说:“呵呵,从这里去打山戎,要走好远的路。你就不用去了吧。如果到时需要帮助,我第一向你打招呼。”

鲁庄公只得回去了。

山戎的战斗力果然不怎么强悍,给齐国一阵痛扁,立马大败,向北狂逃,一直逃到孤竹国——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县与河北省卢龙县之间的地带。

齐桓公说:“逃到孤竹国也打!”

老大说打,当然就得打。

大军向孤竹国开过去。

孤竹国派他们的大将黄花跟山戎的老大密卢出来迎敌,结果被齐军打了个大败。

孤竹国的老大和黄花这才知道,和齐国的部队真是不能硬对硬。这两个家伙的智商还不错,连夜想出了一个阴谋诡计,弄得管仲同志也上了大当。

齐军打赢了第一战,觉得孤竹国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估计明天再加把劲,就可以把山戎和孤竹国全部打趴在地,从此燕国也就像鲁国那样成为他们最铁的死党。这个意义也是大得很啊。要知道,燕国的第一代国君就是召公,其历史地位仅次于鲁国第一代国君周公啊。以前周召两人都是大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是说话最算话的人啊。现在,他们的后代全都成了自己的粉丝,其他国家还有什么话说?

齐桓公到了这时,觉得生意真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爽,恨不得天马上就亮起来,马上就吹起冲锋号,把孤竹国一把搞定。

哪知,天才一亮,有人报告说:“老大,黄花来了。”

齐桓公说:“来得好啊。免得我们还得去找他来打。”

“报告老大。就他一个人来。他说,他是来投降的。”

齐桓公叫人把他带进来。黄花进来时,一脸的笑容,手里提着一颗人头,说:“老大,我来投降了。老大不会不欢迎我弃暗投明吧?”

齐桓公说:“你手里拿的是哪个人头?是不是在城里成了杀人犯,被你们老大通缉了才跑出来?告诉你,我们不欢迎通缉犯。”

黄花说:“这是山戎老大的头。确实是我砍下来的。我为什么要砍他?老子早就劝我的老大不要跟山戎那帮流氓混在一起跟老大作对,他就是不听。昨天打了败仗,他还决定跑到沙漠那里请救兵,我劝他,他仍然不听,半夜里已带着全城的人出去了。我没有办法,就砍了山戎老大密卢的头前来投降。以后我就当老大的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