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我为帝师(第3/6页)

提起儿子,宁潇嫣然一笑,语调温柔的道:“嗯。”

……

……

贾环喜欢京西妙峰山的景色,东庄镇,闻道书院于他而言,十分的熟悉。他于永兴初年,在这里住了将近四年。

然而,他没法在东庄镇上长住。三月一日,是王夫人六十岁的寿诞。贾府无意大肆操办,但贾环自金陵归来,又是拥立治平天子,想低调都难。

不久前,晋商不就试图走贾琮的路线?

此时已是二月底。

……

……

红楼原书第七十一回,红楼十五年,贾母于八月初三,八旬大庆。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

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

贾政,贾赦等人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宁荣两处齐开筵宴。原因是: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这是非常扯淡的一个理由!

宁荣两府合起来有多大?多少屋舍?难道还安排不下几百人的酒宴?

红楼十五年,贾府的颓败之相已显。贾元春在宫中位置不稳,贾政刚刚交了学政的差,新官位没有落定。在这样的局势下,还办了八天的酒席。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走夜路,喊声壮胆!

到永兴十一年春,王夫人六十的寿辰,以贾环的权势,太皇太后贾元春的地位,自不必如此了。

贾府议定只办三天的酒宴。由三月一日至三月三日。宁国府专门接待男客,荣国府接待女客。贾环的无忧堂则是接待他的同学,师生,故旧等。

寿礼除宫中赏赐外,只接受世交,门生故旧的贺礼。无关人等,一概不发请柬。

至二月二十九日下午,贾环自东庄镇上回来。贾琏带着贾蓉、贾蔷、贾琮、薛蝌等人,忙着寿宴的事。府内则是由王熙凤、李纨、尤氏统筹。

二儿媳薛宝琴年纪轻,只能打下手。她的主要任务,还是照看参佛修道的贾宝玉。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都回到贾府。湘云,巧姐两人亦于此日提前抵达。

迎春和薛蝌就住在离贾府不远处。探春嫁给骠骑将军沈迁,住在城南正西坊沈府。惜春跟着罗君子在东庄镇闻道书院。湘云和纪澄住小时雍坊。巧姐是北静王的儿媳。

她们都在京中。

而宝钗,黛玉几人远在江南,派了鸳鸯领人带着生日贺礼抵达京城。亦有给贾环,姐妹们的书信捎来。她们将在稍晚的时候启程,前来京师。毕竟,搬家不是易事。

夜间时分,宁荣两府灯火通明,颇为热闹。明日便是酒宴,上千名仆人们早忙碌起来,做着各种准备。

贾环和一同返京的罗向阳,纪澄,萧梦祯在无忧堂前院里随意的说着明日待客的事。气氛轻松,自如。贾政派了长随信儿过来传话,喊他去一趟梦坡斋。

……

……

贾环自无忧堂前院出来,过荣国府北街,进贾府,由甬道直走,过荣禧堂,向南大厅,抵达梦坡斋。这里是贾政的小书房。陈列精致,一件件的文玩,器物,字画,无不透着门贵族的气派,浸润着百年世族的底蕴。

贾政一身浅白色的儒衫,头戴进贤冠,须发半苍白,背微驼。老年儒士。他背着双手,看着窗外的夜色。见贾环进来,转过身,道:“环哥儿来了,坐。”

贾环躬身行一礼,依言坐下。二月初九在大明宫解决政变后,随后几天,和政老爹见过面。谈过几句局势。

贾政沉吟着道:“近日天子下诏起复你。你母亲的寿辰操办,对你影响不大吧?”

新近登基的治平天子酬功,起复贾环为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任南书房行走。贾环推辞不受,去了一趟东庄镇。操办此事的是甄太后。

他担心夫人的寿辰操办,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耽搁儿子的仕途进步。

政老爹是中人之姿,在政治上颇为平庸。很多事情,看得并不透彻。贾环早已经过了走仕途的阶段。

贾环并没有嘲笑贾政。政老爹这是关心他。神情平静的道:“无妨。”

贾政点一点头。看着已经三十岁的儿子,捻须一叹。时光荏苒,他已经老了啊!

想雍治七年的春节时,环哥儿才那么点的个子啊!那时,是要作诗。由此而崭露头角。他还训斥过环哥儿。

他六十多岁的人,这一辈子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早秀,早亡。幸而长孙读书有成。大女儿在宫中,历经坎坷,现被尊为太皇太后。为天下最尊贵的女子。二女儿嫁在沈府,若北疆大胜,必将会被封为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