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第7/9页)

在这关键时刻,突然海面传来一声爆响,一条属于宗家的日军大船发生了剧烈爆炸,让周围的人惊慌不已。岛津义弘脑子里一下子闪过泗川城前爆炸的明军火药库,心想难道真是报应不爽?

这是报应不假,但不是明军在泗川的鬼魂复仇,而是朝鲜人干的。

早在壬辰战争期间,宗义智曾经抓到过一个朝鲜官员,叫郑六同。他觉得这人还不错,一直放在身边,十分信任。这次开战,郑六同被委派去一条船上去当指挥。宗义智万万没想到,郑六同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个朝鲜版的郭国安,一直在跟朝鲜军有联系。

他在这个关键时刻,主动引燃了船上的火药库,直接把这条船、自己和其他日军的士气炸了个粉碎。

岛津舰队现在进入了最后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已经被击沉了一半多的舰船,海面上密密麻麻漂浮的都是日军士兵和船舰残骸。观音浦外的封锁线已经被突破了无数的缺口,联军舰队源源不断地冲进来,势不可挡。

岛津义弘无奈地做了一个决定:突围。

此时的日本舰队已经基本无力再战,除了突围撤退,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于是日军以岛津义弘为核心,把分散日军集合起来,攒集了二百余艘战船,一齐朝着观音浦外冲去。大概这就是宿命吧,李舜臣的舰队,恰好位于他们的逃遁路线上,而且按照老规矩,仍旧是李舜臣的旗舰冲在最前。

俗话说,穷寇莫追,急于逃命的岛津舰队看到有朝鲜战船横在前头,船上还有人高高站在台子上指挥放箭射杀不少日军,都急红了眼,纷纷把铁炮集中在一处,朝着那边疯狂射击。

站在高台上的人,正是宋希立。他正指挥着朝鲜弓手射箭,冷不防被日军这一回高密度的射击笼罩,其中一枚弹丸打中额头,噗通一声倒在了甲板上。护卫一见,大惊失色,连忙跑去禀报李舜臣,说宋希立中弹了。宋希立是李舜臣的左臂右膀,一听到他中弹身亡,李舜臣惊得霍然起身,连声探问情形。

这时候日军的密集射击仍在持续,李舜臣这一起身,正好把上半身露出挨牌。一位不知名的岛津铁炮手恰好在这时扣动扳机,一枚铅丸飞出枪膛,在极短的时间内穿过两支舰队之间的海域,从李舜臣的腋下撕扯开血肉,进入他的身体。

李舜臣直挺挺地向后倒去,被他的儿子李荟、侄子李莞和侍从金伊接住。李荟和李莞开始以为他只是滑倒,可再仔细一看,发现腋下血流潺潺,眼看是活不成了。李舜臣在弥留之际,挣扎着给他们下达了最后的指示:“战方急,勿言我死,急命以防牌蔽之。”

李荟、李莞两个人放声大哭,船上的人都很惊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一个人冲过来,把这两个人的嘴捂住,厉声道:“你们想要辜负李使道的心血吗!”李荟、李莞一看,居然是宋希立。

原来宋希立虽然被子弹击中额头,所幸只是擦伤,虽然流血不止,但总算没伤及性命。他倒地之后,很快就爬了起来,把衣服撕开草草包扎了一下,恰好听到那两个人的哭声,赶紧摸了过来。

对于李舜臣的死,宋希立同样感到极为痛心,但他作为李大帅生前最信赖的副手,深知此时军情紧急,不容动摇。于是他吩咐把李舜臣身上的盔甲解下来,里面填充上稻草,仍旧立在船头,以鼓舞士气,然后让李荟、李莞赶紧把尸体用大红毡裹好,抱回房中,等胜利了再计较。

在另外一个版本里,主动遮掩李舜臣死亡消息的,是李荟、李莞,而宋希立全然不知情。

无论封锁李舜臣死亡消息的是谁,他都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经过这一番混乱,朝鲜军旗舰暂时恢复了正常,继续进攻,进攻,再进攻。而陈璘的明军舰队,也调转船头,开始追着日军尾巴打。

这一场海战一直打到了正午时分,岛津舰队本来就不是联句对手,此时掉头就跑,更是全无战心,在突围过程中死亡惨重,共计被正面拦截的朝鲜军和衔尾追击的明军又打沉了两百余艘。可怜岛津家一世雄名,在这小小的观音浦内被联军打了一个七零八落,无数萨摩武士沦为水鬼,半沉战船燃烧起来的黑烟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

唯一可惜的是,岛津义弘运气实在是好,他靠着那两百多条船当替死鬼,带着残存的五十艘战舰脱离了战场,仓皇地朝着釜山逃去。

剧战一夜半日的明军和朝鲜军再次聚拢到一处,他们尚不知岛津义弘没死,以为已全歼敌酋。陈璘兴致勃勃地驾船来找李舜臣,商议下一步计划。

这里出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在《李忠武公全书》里,说陈璘驾船赶到朝鲜舰队附近,看到朝鲜军士兵追赶着日军舰船,争先恐后地抢割首级。陈璘一下子跌坐在甲板上,连声哀叹,说李统制死了。左右问他怎么知道,陈璘说如果李统制还活着,断然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