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章 东亚第一骗局(下)(第7/8页)

日军此时已登陆半岛,开始展开作战。沈惟敬虽不知杨元到来,但多少听到些北京巨变的风声。骗子天生敏感的嗅觉让他惶惶不安,开始琢磨着投奔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绝对是个讲义气的好哥们儿,他听说沈惟敬在大明混不下去了,立刻派了柳川调信和五百名士兵,分坐九条船去接应。沈惟敬看到日军有接应,大喜过望,收拾收拾行李,悄悄离开宜宁驻地,朝着釜山逃亡而去。

这个动向立刻被杨元的眼线侦知。杨元二话不说,率领六名辽东骑兵风驰电掣地追击而去。辽东军别的不行,若比起速度,在东亚根本没有敌手。他们从南原星夜疾驰,一路追过宜宁十里路的丹溪境内,正看到沈惟敬带着细软赶着马车正慢慢溜达着呢。

沈惟敬这几年可赚得不少,装了足足一马车,严重影响了逃亡的速度。杨元一见大喜,追赶上去,还有心情弄一出猫玩老鼠的游戏,假装问他倭寇情形如何?沈惟敬带着一丝侥幸回答:“成不得了。”杨元说既然成不得了,干嘛不到我那儿去回报?

沈惟敬到了这时候还想骗,说加藤清正派了人去庆州谈判,我得赶去办事,怎么也得呆一个半月吧。杨元玩够了,面色一变,六名辽东骑兵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沈惟敬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哪里抵挡得住,直接被抓了一个正着。

沈惟敬落到明军手里以后,杨元没敢多留,立刻打造囚车,派了重兵保护送这位大骗子回辽东。这时候已经是万历二十五年七月,朝鲜半岛很快就要迎来丁酉再乱的第一次高潮。

令人佩服的是,沈惟敬一直到了这时候,仍旧表现出极佳的心理素质。他没有像石星一样失魂落魄,一蹶不振,居然仍旧在积极求生——他不知走了什么门路,搭上了山东按察使萧应宫的线,重金贿赂,希望他能给自己说说好话。

萧应宫和沈惟敬是大乡,是个见钱眼开的货,也不问这事有多严重,收了沈惟敬的好处以后,便派了一个叫丁应泰的幕僚——这人后来在丁酉再乱里也掀动起轩然大波,此是后话,暂且不表——到邢玠那里去求情。邢玠一看,愣住了,见过蠢官,可没见过这么蠢的。沈惟敬是朝廷指名要抓的钦犯,这种高压线他都敢说好话,是嫌命长了么?

邢玠没客气,把求情书信直接上交朝廷。很快御史们就用口水把这个要钱不要命的萧应宫参倒,削去职衔,滚回家去了。

沈惟敬被押送回北京以后,直接下了锦衣卫的诏狱。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骗子死定了。可是沈惟敬在监狱里,仍旧表现出坚韧的求生意志,他不像石星为了名节宁可饿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只要一天不死,就要挣扎着活下去。

奇怪的是,万历一直没有下达处死他的命令,于是沈惟敬在诏狱里一呆就是两年。

这种平静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取得全面胜利的大明军队班师回朝,万历皇帝除了祭告郊庙、大赏功臣以外,还搞了一次公开处决,处决对象包括日本俘虏、通倭汉奸和作战不利的明军将兵。

沈惟敬赫然列在通倭汉奸名单之首,被判弃市。这位大骗子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奇妙一生。

讽刺的是,跟沈惟敬同时问斩的,居然还有亲手捉拿到他的杨元。而他倒大霉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正是因为沈惟敬。

原来沈惟敬被捕之后,对杨元极为痛恨,他偷偷派遣娄国安潜入日军阵营,告诉小西行长,杨元驻扎在南原城内,总兵不过三千辽东兵马,附近还有全州两千明军,可一鼓而下。这间接促成了丁酉再乱时日军首先把矛头指向南原,杨元不能抵挡,被迫撤军,结果以“弃师”的罪名被枭首示众,与沈惟敬同时处刑——老沈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如果说沈惟敬之前的遭遇,尚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这一次密报南原的举动,把他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是不折不扣的汉奸行为。

沈惟敬是整个抗日援朝战争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介卑微布衣之身,游走于战争之间,依仗三寸不烂之舌把三个国家都忽悠得晕头转向,从秀吉、万历到小西行长、石星、宋应昌、柳成龙,当世的顶尖人物都被这个小老头挖了个大坑唬弄过,不愧是明朝——不,是东亚第一巨骗、十六世纪东亚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葩。

公平来说,在一开始,沈惟敬自己也没想到最后会走到这一步。他当初被石星从北京城里挖出来的时候,确实是尽心竭力,披肝沥胆,相比起大明其他外交人员的颟顸表现,他已经算得上很敬业了。别的不说,单说单骑闯进平壤城的壮举,便非常人所能做到。他的努力为李如松的进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份功绩不容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