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五章 追击(第2/5页)

负责接待的小西行长看到沈惟敬真把谢用梓、徐一贯两位天使带来了,大喜过望,心想总算能够给秀吉大人一个交代了。他没有耽搁,立刻派人把他们护送到釜山港,谢、徐两位将在这里登船,经对马岛换船,前往名护屋。而沈惟敬则要留在釜山,担任居中联络以及人质的重任。

既然大明已经如约派出了使节,那么按照约定,该轮到日方退出汉城,以示诚意了。

日本人办事痛快,二话不说,拎起行李就走了。四月十八日,日军主力正式退出了汉城,朝着朝鲜东部沿海撤退——倒不是日军有多么守信,实在是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在汉城的艰苦生活,巴不得早一天离开。

日军离开汉城以后,先疾行了两日,然后每日走三、四十里。

日、明两军在这之前已经开展了相当密集的联络,对彼此的动静都了如指掌。日军这边一撤,明军便立刻觉察到了。日军十八日开始离开汉城,李如松在平壤也同时出发,十九日率军抵达开城附近的东坡驿,次日马不停蹄跑了一天,赶在日落前进入了已经空无一人的汉城。柳成龙、金命元以及朝鲜军队紧随其后。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日,汉城在沦陷了近一年时间后,再度回到明、朝联军手中。

在沦陷之前,汉城是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富庶繁华,比之中华虽略有不足,但已胜过日本同时代绝大多数城市。可当明、朝联军进入汉城之后,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座人间地狱。

此时汉城残留的居民,已经寥寥无几,整座城市有如空城鬼域。城内大部分建筑——包括宗庙、钟楼、各司馆学——都被焚荡一空,只留下断垣残壁。少数一些幸存者个个面黄肌瘦,好似孤魂野鬼在街上游荡。街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在四月的阳光照射之下,这些尸体被晒着腐烂爆裂开来,散发出尸臭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城市里。整个汉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停尸间,只有几个平安道僧人在默默地收拾着尸骸,抬去城东的大坑里埋葬。

不知道占领军要怀着多大的恶意,才能将这么一座繁华都市糟蹋成这一副样子。从日本人对汉城的残暴行径来看,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该如何去消化一个占领区并实施有效统治,完全是凭借野兽的贪欲行事。在已经确立了“八道国割”的殖民地化方针之下,还像一群游牧民族一样烧杀抢掠,毫无顾忌,只能说这些人的脑子里,除了杀戮以外什么都没有。

当然,我们也无法苛责这些禽兽,毕竟在几百年后,这些禽兽的后代仍旧没从老祖宗那里学到哪怕一点点教训。

柳成龙和金命元等人进城以后,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他们滚落下马,在宗庙废墟之前痛哭流涕,亡国的耻辱让这些朝鲜大臣痛彻心肺。柳成龙忽然想到,数年之前,曾经有一懂风水的人告诉他,在汉城上空观测到一次荧惑犯积尸气,这次大乱的预兆。荧惑指火星,被人当成灾异之象;积尸气是位于巨蟹星座中的一个疏散星团,古人因其形体晦暗不明,又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鬼宿,便把它称为积尸气。荧惑犯积尸气被认为是大凶之兆。

柳成龙等人哭完以后,联袂去找李如松。李如松此时把行营扎在了一处公主宅邸,这是汉城留存不多的几栋完整建筑。柳成龙等人见到李如松,跪倒了一片,对他说日本人刚刚退兵不久,应该还没走远,应该立刻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

李如松其实一点都不想追击,汉城已经到手,和议使者也在路上,如果这时候明军衔尾追击,搞不好会被日本人扣一个“破坏议和”的大帽子,宋应昌与袁黄那些家伙一定会借机弹劾自己。

但他入城的时候也看到了汉城的惨状,此时看着这一群眼睛都哭红了的朝鲜大臣,他不敢像平时一样随意找个理由就打发了。李如松赶紧把柳成龙扶起来,温言说道:“我是很想追击,可是汉江上现在没有船呐。”

柳成龙赶紧说这事交给我们去办,您就放心吧,李如松点点头,说了一句:“很好,就这么办吧。”

李如松心里有他的盘算:日军撤退时一定把舟船都带走了,两三天内朝鲜人断然组织不出大船队,这样不追击的责任便不必算到他头上了。

没想到柳成龙运气极好,他当天就离开汉城,沿着汉江一路搜罗,恰好碰到京畿右监司成泳水使李蘋。李蘋一直活跃在汉江之上,上个月的幸州大战,还是他从水路给权慄送去大量补给。

柳成龙从李蘋这里弄到了八十多条船,高高兴兴回到汉城,跟李如松报功。李如松一听,大为后悔之前把话说得太满,又不好耍赖,只得派了李如柏带上一万人作为先锋,前往汉江江畔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