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上) 第十二章 李舜臣(下)(第8/9页)

九鬼已经心神大乱,加藤嘉明只好肩负起了指挥之责。在危机之下,这位水军将领的表现得不错,他利用夜晚作掩护,慢慢收拢战船,利用朝鲜军无法监视到的浅水航道鱼贯而出,悄悄地撤退,打枪地不要。

等到七月十一日清早太阳出来,李舜臣站到船头,发现日军已经跑光了。他收到情报,说梁山、金海附近海域,又有新的日军舰队出现。李舜臣二话没说,拔锚就走,杀奔梁山去也。结果到了中午,朝鲜舰队抵达梁山以后,发现海面风平浪静,没有半点踪迹。

原来加藤嘉明率领残众脱离安骨浦以后,仓皇撤向加德大营,半路正碰见其他日军将领带着舰队前来接应,总数划拉划拉也有一百多艘。加藤再一细问,差点没气晕了。原来这些舰队昨天晚上就到了,可慑于天敌李舜臣的淫威,虽然听到安骨浦那边乒乒乓乓打的热闹,谁也没敢凑上去送死。

加藤长叹一声,知道此时的日军已经彻底没了士气,再打也是白白送死。于是一挥手,撤吧。一百多条船簇拥着九鬼和胁坂两位受伤的大将,灰溜溜逃回了釜山。

李舜臣这边也不能再打了。连续两场大战和数天的航行,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尤其是各船的火药和弓箭储备也都见了底。李舜臣见好就收,见此行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便下令回航。

闲山岛和安骨浦是李舜臣经历最激烈的两场战斗,那么朝鲜水师在战斗中伤亡状况是多少呢?战死十九人,受伤一百一十七人。

这个数字简直不可思议。但李舜臣的朝鲜水军保留下了一张详细的伤亡表,里面甚至详尽到了每一名船夫的名字,以及他们是如何战死的,身上是弹丸伤、弓箭伤还是白刃伤。数据无可置疑。

在回军的半路,李舜臣路过闲山岛,想看看那四百多倭寇饿死没有。结果开到岛附近一看,一个人都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一座海岛。李舜臣回到丽水以后,把元均叫过来一问,差点没动手揍这个混蛋一顿。

元均在闲山岛原本守得还算用心,没事就数数岛上倭寇的人数——这可是四百多倭寇的脑袋,能换来多少功名利禄啊。但过了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说日军有一支舰队正在靠近。元均以为李舜臣在前头吃败仗了,他那原本因跟着李舜臣的一路胜利而变得有点肥的胆量顿时被打回了原形,吓得连功勋也不顾了,当即使出了他的本能也是最擅长的一招——开船就跑。

他这一走,岛上的日本士兵就得救了。他们齐心协力砍伐岛上树木,扎了十几个竹筏子。四百人就靠着这些筏子,硬生生划到了附近的大陆海岸,逃得一条性命。

而李舜臣则因为这件事,就此与元均交恶,从而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在日本的秀吉听到闲山岛和安骨浦的败战消息,默默无言,非但没有斥责败将,还给身受重伤的胁坂安治发了一份感谢状。这位曾经在朝鲜地图上画圈圈的老人心里,大概已经认命了,对击败李舜臣再不抱任何希望。

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从此日本船只在海上见到李舜臣的战船,惟有望风披靡的份,再不敢有半分炸刺的表现,制海权彻底为朝鲜所控制。至此,日、朝之间在壬辰战争第一阶段再无大规模的水战。

李舜臣的成功,是战术的胜利,也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种战略胜利。这一连串炫目的战绩,让秀吉头疼的不只是丢了脸面,还有最重要的东西——后勤补给。

最初秀吉制订的补给计划,是希望日本水军能沿全罗道西进,与陆军配合行动。水陆并进,陆军作战,沿途靠水补给,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朝鲜多山地形,提高运补效率。

现在李舜臣把日本水军牢牢地挡在了丽水以北,等若斩断了日军一臂。日军只能依靠名护屋-对马-釜山把补给运到朝鲜,再通过庆尚道的山路一路辗转运输,速度惨不忍睹。

如果只是粮食的话,日军还可以就食于当地;真正让前线日军将领难受的,是其他几样战略物资的匮乏:铁炮零件、弹丸、火药与火绳。日军以铁炮作为核心战法,以上几种物资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可朝鲜除了火药勉强可以供应一点以外,其他的都必须从日本长途跋涉运来。

铁炮在日本可以生产,这也还罢了。像制作火药关键原料之一的硝石、制造弹丸所用的铅和做火绳用的棉线,这几样东西在日本的产量极低,本身也需要进口,搜集极其不易。

现在横空出世这么一个李舜臣,把日军名将们打得头破血流以后,拦腰截断朝鲜海域。从此每一条日本船只在靠近朝鲜时,都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知道,李舜臣打沉一条日本战船只要片刻,而随之沉没的物资,却可能关系到前方一个军团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