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义和拳进京前的疯狂(第7/8页)

巡城御史是巡城的,除了要发现京城内的不法分子,也要对京城地面上的治安和整洁负责,比如这里的下水沟渠堵了,那里的消防防火工作没到位,另外一个地方又有流浪汉乞讨影响市容,这些都需要得到及时处理,而御史们是做不了这些事儿的,于是他们的办公室“五城察院”下面还设有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对兵马司有提调并且监督指导之权。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五城兵马司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熟悉的机构——城管。

也就是说,“五城”再加上其他机构,慈禧不仅派出从中央到北京的军、警、纪检监察,甚至还派出了城管。为了确保京城内外不乱,慈禧把所有的牌都打出来了,然而,一道道行政命令依然挡不住义和拳突进北京的步伐。5月29日,在拳民到达丰台并且烧掉丰台火车站之后,慈禧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调兵围剿。为了阻止拳民涌进北京,不惜在京畿重地造成大规模流血,将拳民一举消灭在北京城墙之下!

29日至30日,慈禧连发两道上谕:“著派出之统兵大员,及地方文武,迅即严拿首要,解散胁从,傥敢列仗抗拒应即相机剿办,以昭炯戒!”“现在直隶及附近京城一带到处人心浮动……如拳匪中实系滋扰地方,甘心为乱者,即当合力捕拿,严行惩办,不得互相推诿,如再因循定惟崇礼(九门提督)等是问,决不宽贷!”

当然,慈禧也知道,虽然她一次次发布严旨,但只把眼睛盯着北京城内的这些军队是没有用的,禁旅八旗说到底是受端王集团操纵,在京城内外“人心浮动”之际,即使能够调动他们,他们会不会那么坚决彻底地执行任务慈禧是可很怀疑的,慈禧能够迅速调动的自然是武卫军。

在5月29日这天,荣禄也迅速“销假”上朝,不知道慈禧有没有派个人去“探视”一下他的病情。一旦拳民进京,与端王那伙人将不再是里应外合,而是亲密结合,慈禧的权位无疑将受到严重威胁!荣禄说到底也是一条线的蚂蚱,他没有理由再躲下去了,也是被端王他们逼出山的。于是荣禄不仅迅速上朝,还连上七道奏折,坚决要求动用武力“剿匪”,在朝廷中营造剿匪的氛围。

慈禧调动了荣禄的亲兵队——武卫军中军,由荣禄部将、武卫军中军提督孙万林率领其中一部,迅速开拔前往“剿匪”。当然,只调动中军是无法将拳民一举消灭的,慈禧心目中还有一个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最佳人选,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抗日”名将——聂士成。

由于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色,战后聂士成被授予直隶提督(直隶军分区司令)之职,直隶提督对直隶淮军、练军和绿营也有统率之权,并且在级别上和直隶总督也是平级的(从一品)。只是提督是武职,而总督是文职,朝廷一向是“以文御武”的(防止武将造反),所以聂士成和裕禄虽然级别相同,但他要受到裕禄的节制。

而后来荣禄组建武卫军时,聂士成统领的那支跟他打过甲午战争的老淮军部队,被整编成为武卫军前军,聂士成也兼任了武卫军前军统领。慈禧看中的,正是这支前军部队。在慈禧的命令下,武卫军前军从天津芦台驻地开拔,一部分推进到芦保、津芦线,保护和修复这两条重要的铁路,而另外一部分(马队步队三营及炮兵一哨),则由聂士成亲自率领,乘夜车前往丰台与中军会合剿匪!

当然,还有另外一路大军,这就是之前派出的直隶淮军和练军,仍然由裕禄率领前往会合。

三路大军的士兵们个个荷枪实弹,向着指定地点推进,而拳民们自然要阻截大军的到来,他们在大军前军的路上,设置路障,攻击士兵,而最厉害的仍然是那一招——破坏铁路,从天津出发的前军前进受阻!

6月2日,经过紧急会商,荣禄、裕禄和聂士成决定改变原有方案,采用新的行军路线:“一由东安(今廊坊)赴永固至涿州、自北而南,一由津(天津)取道文(文安)、霸(州)、雄(县)一道至省(当时的直隶省城保定),自南而北;联合已扎涞(水)、定(州)之营,三路兜截!”(裕禄:《复总署电》)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方案,它绕开了铁路,分三路进剿,先截断丰台义和拳的后路,然后再将他们一举歼灭。这也是慈禧第一次调动武卫军剿匪,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虽然此时拳民逼近北京,但洋人的军舰也已开到大沽口外海,进行军演示威(后详),慈禧把聂士成前军调来“剿匪”,不惜连国防力量也用上了!

多年来,从最初选秀入宫的懵懂少女,到后来把跟自己争宠的女人斗得死的死、残的残,再到后来战胜众多觊觎皇权的对手实行垂帘听政和临朝训政,不断经历残酷的权斗已经使得慈禧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权谋高手。无论局势多危急,情况多复杂,慈禧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