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党争的开始:端王集团的惊世废立阴谋(第5/7页)

对于一个专制帝王来说,他在某一段掌权阶段最倚重的人、最亲密的人,也就是他最戒备的人,也是在事实上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我们大家知道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其实不如说是专制王朝中伴“权”如伴虎,谁离至高无上的皇权最近,谁就最危险。

皇帝他自己就是时时处于最危险状态的人(历来皇帝没有几个正常的,这工作压力太大),然后是他的心腹和亲密战友。没办法,大家都离至高无上的皇权很近,得到和失去又没有公正公开、透明规范的流程(制度)来限定。皇帝的宝座虽然只有一个,但皇权却可以由很多能够接近它的人来篡夺,比如太监啊、外戚啊、大臣啊,甚至还有嫔妃等,所谓“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站在皇帝的立场,就是友邦离他很远,不像家奴,你给了他一口吃的他反过来咬你。

于是乎,从慈禧临朝训政开始,端王集团既是慈禧的政治盟友,又是政治对手。“反对当朝皇帝”就是他们的“政治共识”,但由于这个“共识”,分歧也就出来了,慈禧的反对是要保持光绪的皇帝名号而由她老人家“临朝训政”,而端王这一彪人马的反对则是要废掉这个皇帝,在满族亲贵中挑选一个他们自己的人(溥儁)上台。虽然他们会共同防备光绪借助什么力量(特别是洋人的力量)来反攻倒算,但废立就是慈禧和端王集团的根本分歧,慈禧其实很清楚:戊戌变法之时,端王集团的高官一次次在她面前不是造谣就是哭诉,说光绪的坏话,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逼光绪下台。而逼光绪下台最后一定会逼她下台,向光绪施压其实就是在向她施压,夺光绪之权最后一定会夺她之权!什么忠心耿耿,什么效忠到底,这些鬼话能相信吗?要是相信这些鬼话她也就混不到现在了。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权力斗争在皇宫里拉开序幕了!一场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溯源而来的窝里斗开始总爆发了!最初的对阵双方(注意)就是慈禧和她的政治盟友端王集团。对于慈禧来说,她最放心不下的其实并不是端王这一伙人的政治势力,虽然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后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特权阶层,但他们的级别再高,还能高过皇上和太后么?慈禧最忌讳的其实就是这伙人的势力还渗透进了一个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方——军队。

八旗军对慈禧权力安全的威胁

八旗军是大清最早创立的军队,历史悠久,使命光荣,却也早已堕落不堪,战斗力直线下降,然而,八旗军也有一项朝廷其他军队永远无法比拟的优势——驻扎北京。

北京城内的军队统称为禁卫军,除了少量作为巡捕的绿营军,其余都是八旗,血统纯正,绝对忠诚,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称号——禁旅八旗(而驻扎北京以外地方的八旗统称为驻防八旗)。禁旅八旗最主要的职责是保卫皇宫这个皇帝办公加居住场所的安全,以及颐和园等皇家娱乐场所的安全,然后是保卫内外城各道城门的安全并维护内外城的治安。为了了解禁旅八旗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我们有必要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北京这座城市的布局。

整个北京分为三大区域:宫城、皇城和京城。

宫城就是皇宫,也就是在如今叫作“故宫”的地方,它又称为紫禁城,皇上和他的后宫妃子们吃饭、睡觉、工作以及搞争风吃醋活动的地方非常之广大,又无比之庄严,处处有禁军把守,因此它是“禁城”。而“紫”指的是天上的紫微星(北极星),明亮的紫微星象征天帝的君临,因而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叫紫宫。作为天的儿子,皇上的禁城自然也是“紫宫”的一部分,于是它就叫“紫禁城”——天上紫微宫,人间帝王城。

皇宫有四个正门——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华门和西华门。四周是高大的围墙,里面的人很难出来,外面的人更难进去,终年阴森恐怖。现在大家知道了,皇帝拥有这么一块几十万平方米的高档SOHO,并不值得我们羡慕,因为他根本不用去宗人府,自己就把自己给圈禁了。

围墙之外,又是一道更大一点的圈禁之地——皇城。这里是皇亲国戚、王爷王公的次高档住宅小区(只比皇宫低档一点),建筑风格都是独栋别墅,独门独院,楼间距很大,绿化很好,距离皇宫三分钟路程。皇城总共有七道门,城门之间又是高大的围墙,平时王爷们就是从这些门洞里进出的。

皇城围墙之外,才是跟普通老百姓有关的地方,它是常说的“京城”,但即使是老百姓,也是有区别的。

京城分为两部分——内城和外城。皇城的围墙之外是内城,它是专门给满人和八旗子弟居住的,所以又叫满城或者鞑靼城(西方人称满人为鞑靼人)。内城的围墙之外,才是外城,这是专为汉人修建的居住区域,因此又称汉城。也就是说,如果那时也有手机,你在内城摇一摇,碰到的都是满妹,你最好能说一口满语;你在外城摇一摇,碰到的是汉妹,你最好说你在内城也有一套房子。所谓满汉有别,首先是住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