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乃木希典的破局:失败中的艰难战术创新(第7/8页)

睦仁的意思就是把这些宝贝拆下来运给乃木希典。这遭到了大家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天皇陛下就是住在东京的,把这些宝贝都拆了,谁来保护您的安全?又怎么能给国民以安全感?

睦仁用一句话简单粗暴地结束了争论:乃木需要它们,它们可以帮助他穿透堡垒的水泥工事!

于是,在东京湾等日本各处海防要塞,整整18门大阪宝贝被拆除,运往旅顺战场。光运输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先用运输船运到青泥洼上岸,然后通过火车走东清铁路南满支线运往旅顺,到达目的地后再卸到粗重的木轮上,几百名士兵用绳索往前拉。乃木希典特意把它们安置在与东北三堡隔着一两道山梁的地方,这样大阪宝贝可以通过仰角曲射,发射无烟火炮,俄军无法通过观察烟雾找到炮位,避免反过来被俄军炮弹摧毁。宝贝就是宝贝,自然要爱惜一点。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大难题:如何瞄准?

在这之前,大多数的火炮都是直瞄或者按照图来瞄的,很显然,藏在山梁后的大阪宝贝是无法直瞄的,按照图来瞄准也存在无法及时修正的麻烦,一发炮弹就值不少钱,浪费不起啊。而乃木希典通过一番研究与试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就用那些坑。

观测兵埋伏在东北三堡前的坑道里,通过潜望镜观测,所谓潜望镜,就是目镜比物镜低几十厘米,观测兵可以把头埋在坑道的下方,获得观测数据后,立即计算出山后大阪宝贝们的发射方向和角度,而坑道里的电话线也起到作用了,这边电话遥控,那边就开始轰,你说你的数据,他就轰他的炮弹。在试射之后,乃木希典获得了数据: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瞄准,宝贝们的命中率能够维持在4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数据了,“间接瞄准法”也就这样正式出炉了。而乃木希典并不知道,他的这个最初只为解决大阪宝贝瞄准问题的间瞄法,将和正攻法一起,最终成为决定旅顺之战结果的两大创新!

10月26日,东北三堡这边的坑道也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发起第三次总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乃木希典下令:中小口径的速射炮就不要浪费炮弹了,以大阪宝贝打头,联合其他重炮,对东北三堡实施连续96个小时的炮火准备!

整整要轰炸4天,这是自总攻旅顺以来,一次史无前例的炮火准备。轰!不惜一切代价轰!

东北三堡的阵地上,俄军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世界末日的到来,地表被完全炸平,地表之下的暗堡坍塌,地下弹药库被引爆,岩石飞向半空,又如雨点般落下,砸在俄军头上,每一个俄军都受到了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变得狂怒不已。

炮击过后,乃木希典下令:全军不必留预备队,以500人为一组,发起连续不断的突击!

在强突之下,步兵又一次冲到了护垒壕之前。有了上次上当的惨痛教训,乃木希典终于不使用搭梯子这一招了,反正现在是明白了,就算是能够搭成桥,由于只能一个一个通过,也只会被俄军用机枪歼灭,为了形成密集的突击,看来必须想办法把这个壕沟给它填平。

于是,日军改用炸药爆破护垒壕外壁的方法,而意外情况又来了:爆破作业接连受阻。这个结果其实早就应该想到的,因为东北三堡附近都是坚硬的岩石层,爆破效果很有限,之前挖坑就挖了两个月啊。

没办法,沟还是要过的,大家又想出一招:往壕沟里填土石麻袋!于是乎,一队人放下步枪,在其他人的掩护之下,赶紧扛麻袋去了。

然而,康得拉钦科是不会让日军就这么轻易在战场进行劳动的,自从旅顺之战以来,他很清楚,俄军最致命的武器就是堡垒本身,只要堡垒还在,其他重机枪也好,雷击炮也好,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虽然乃木希典不知从哪里运来这恐怖的大阪宝贝,对堡垒的破坏确实很严重,但这并不是致命的,因为康得拉钦科手里有预备队,有预备的武器,只要乃木希典的炮火一停,他就命令俄军立即抢修,土木工程师嘛,他们的修复速度和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

现在,见到乃木希典试图以填坑的方式来清除堡垒前的最后一道障碍,康得拉钦科立即命令俄军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堡垒里的俄军于是集中所有火力,壕沟边劳动的日军又纷纷被全灭!

连填坑这一招都用上了,但护垒壕仍然没办法通过。乃木希典并不知道,其实东北三堡只要有康得拉钦科还在镇守,护垒壕就是没有办法从地面上通过的,在乃木希典分别付出惨痛代价清除了“跑道”、铁丝网这两道障碍后,地面突击队能够到达护垒壕边,这将是他的最好成绩。后来,一直到东北三堡被攻破,甚至整个旅顺被拿下,乃木希典的最好成绩也一直停留在这里,他始终都没有找出能够在地面上通过护垒壕的办法。护垒壕又称反步兵壕,果然名不虚传,康得拉钦科就把它变成了乃木希典不可逾越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