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9/9页)

法国海军上尉巴吕说:“看到这座宫殿的时候,不论受过何种教育,也不论哪个年龄,还是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大家所产生的印象都是一样的:压根儿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可与之相比,绝对地震撼人心!确切地说,法国所有的王室城堡都顶不上这个圆明园。”

是不是因为这座园林太美了,战争又恰好激发了人灵魂的毁灭欲望,所以他们才烧毁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据说烧毁这场园林的原因是一起外交事故,原来僧格林沁抓住巴夏礼等人时,一共有39个英国人,但是后来清廷释放的时候只有19个人,也就是说少了20个。这20个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抑郁死的,还有可能是吓死的,英国人却认为他们全都是被虐待致死的。

为了报复清廷的“残暴”,英军决定以焚烧园林的方式报复,他们最开始打算烧毁紫禁城所有的皇宫。后来觉得这么做可能有点过分,搞不好会惹怒整个中国人民,又或是导致软弱的清政府下台,清政府下台后,一旦换上了强势的政府,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英国人还要求法国人一起焚烧圆明园,法国人没那么多愤怒,至少清廷没有处死他们的俘虏,所以拒绝参加。

英国人在焚烧圆明园之前说出了他们的四点理由:

一、圆明园是俘虏们被虐待的地方,就是在那里,我们的同胞被锁链拷起来,残酷的清政府不给他们吃喝。

二、如果我们不严惩清政府,英国就不会满意。严惩,是英国人对人权遭到野蛮侵犯时所表示的愤恨。

三、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求和平、签条约,然后撤军,清政府就会以为他们可以不受惩处地抓捕和杀害我们的同胞,在这点上,我们有必要让他们醒悟。

四、圆明园在皇帝心中极为重要,我们摧毁它只是针对清政府,而不是人民,因为只有清政府应该对这些野蛮罪行负责。

1860年10月18日,英军统帅格兰特派遣一个师的军队烧毁圆明园。京城上空烟雾弥漫,它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历史将会有一段长久的动荡,象征着几千年来帝国的根基在动摇。这场来自海外的浩劫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转折点,它积极的意义在于把沉睡在专制制度里的人民惊醒。

曾经辉煌灿烂的圆明园,只留下一片废墟。这片废墟告诉我们的不只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教科书中经常提及的道理,它还告诉我们要想强大必须变革,封建专制是落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