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第6/7页)

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叫“脑体倒挂”。大量的个体户、小商贩趁着中国流通体系不健全,物资相对匮乏,抓准机会,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万元户、十万元户层出不穷。也有部分人凭借价格双轨制,依靠某种裙带关系,倒买倒卖,也掘取了一定量的财富。工人阶级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因为企业改革“放权让利”也在收入上有了较大的改善,而在这个社会上,改革受益最少的就属知识分子群体,这群人是体制内的只能领取固定的工资,而且又没有干部那样的权力去产生灰色收入,因此,他们生活改善的幅度是比较小的,当时坊间流行的说法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事实的确如此,1985年,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15元,市场售价为0.40元,一天只要卖出100个茶叶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工资最多不过400元。因此,在巨大的收入差距面前,“教授卖烧饼”,“医生摆地摊”,“专家蹬三轮”的现象屡见不鲜,“脑体倒挂”也就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特有的新名词。

然而这种现象在1992年之后却快速地消失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用五十年,英国用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2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借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的帮助,东欧一大批国家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壮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甚至说“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资本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707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社会主义苏联强势扩张,而美国因为越战708、1973年的石油危机709等原因则处于战略守势,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之后,苏联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导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而他的“改革与新思维”最终推动了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衰落,1989年到1991年间,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苏联、蒙古、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共产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思潮跌入低谷。

而正在这种巨大的变化即将发生的1989年夏天,37岁的弗朗西斯·福山710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提出自由与民主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恰逢其时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战而亡。冷战结束,社会主义终结了吗?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吗?我们的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吗?711“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在改革开放的路上走下去?

从1989年到1992年,中国在这里纠结了三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化还是继续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们在反思、怀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或批判或坚持。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争论”。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712“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713“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714

邓小平的讲话,不仅是一颗定心丸,而且是一剂强心针,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们群众,他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1992年之后,“‘下海’成了千百万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政府官员、现役军警、学者作家、在校学生……争先恐后跳入商海。一时间,‘十亿人民九亿商’,……各种跳蚤市场一夜之间遍布全国城市大街小巷。‘第二职业’、‘小时工’成了新兴的时髦词汇。”“政府可以办公司,学校可以赚钱,教师可以兼职,官员可以做买卖,倒卖紧俏物资的可以合法牟利。”715

1992年,74岁的蒋学模下海,创办“复兰德经济顾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