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国民政府(第2/4页)
北洋政府之后,就是国民政府了,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虽然成立是在1925年,但是统一全国却是在1928年,“转退”台湾是1949年,统治中国大陆总共二十二年。与以前的政府不同,这不是一个君主专制政府,而是一个一党专制政府,他们称之为“党国”,带有很多现代民主的形式,但是保留着很多封建时代的遗迹,擦也擦不掉。
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相对比较短的朝代,除武则天的“周”和王莽的“新”不算,第一个是秦朝,第二个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虽然时间上比秦朝稍长,但是秦朝所比不上的是,秦历三世而亡,而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只蒋介石一任,或者只能说是半任,后来跑到台湾又干了二十六年。如果按《孟子》关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判断,中华民国显然比秦朝要显得差劲。
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西方历史的发展中,有两组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亦或是现代人的附会。
第一组:孔子与柏拉图。1.年代相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2.形象相似:柏拉图,“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臂力过人,酒量超凡;3.经历相似:早期都致力于政治,后曾外出游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遭遇都不好,孔子“遑遑如丧家之犬”差点饿死,柏拉图都被人当奴隶卖了。最后都回归故里,以讲学著称于世,并卓有成效,孔子有弟子贤七十二人,柏拉图有亚里士多德;4.在中西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同:都是继往开来的思想大家,对后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组就是列宁与孙中山。1.年代相当:孙中山,1866年—1925年,列宁,1870年—1924年,都是因病去世;2.身材相似:个都不高,但擅长演讲,动员能力比较强;3.经历相似: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革命;4.历史地位相似:一个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一个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如果说康有为是一个业余的造反者的话,那么孙中山就是一个“职业的革命家”,这种革命的觉悟是因为小时候听多了太平天国故事的影响,还是受三合会(反清的黑社会组织)郑士良的影响,不得而知。反正在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受到打击,失望之余382,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他从上海跑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凭三寸不烂之舌,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好友捐资支持革命,并从此开始了他在外国不断地筹钱到大陆策动起义的屡败屡战的历程。
进入新世纪,各地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各种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1904年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了华兴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蔡元培、陶成章383等在上海组织了光复会,以暗杀为手段。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创办《民报》,开始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无筹划、无领导的辛亥革命造成了革命发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孙中山正在美国一家中餐馆里当“企台”(端盘子),本不以为然,后收到黄兴要求他回国的电报,说他可能要当总统。喜出望外的孙中山于12月下旬回国,随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光荣的革命工作做了才一个多月,就按约定让位给了袁世凯。为了制约袁世凯,1912年8月,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想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就在国民党在国会中取得占压倒性多数席位的重要关头,准备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被暗杀了。于是孙中山就游说南方各省起兵反袁,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黄兴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广东陈炯明也宣布独立,这就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二次革命”。但仅用一个多月,就被袁世凯的部队镇压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民党四分五裂。
1914年7月,被通缉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成立中华革命党,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7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40多次。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出兵讨袁,其他各省也纷纷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到了6月份,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就给郁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