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败局(第8/8页)

盘算一番之后,李定国决定打一次伏击,给吴三桂一点眼色看看,鼓舞一下萎靡不振的士气。

打埋伏,怒江西岸的磨盘山绝对是首选,这里丛林密布、山路狭窄,清军只能以“长蛇队形”通过,简直就是专门为李定国准备的。(所入之路坎陡,箐深屈曲,仅容单马。)为了打好这一仗,“战神”李定国发挥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做了相当周密的部署。

永历军的伏兵共有三道,依次是窦名望、高文贵和王国玺。按照李定国的计划,清军完全进入伏击区后,三道伏兵同时倾巢而出,将清军的“长蛇队形”堵住首尾,拦腰截断,聚而歼之。

吴三桂一路凯歌,基本上是哼着小曲向前进,根本想不到李定国会整这一出。可以说,这是一次胜负毫无悬念的伏击战,“战神”又将重现江湖。

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再次如影随行——永历政权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将永历军设伏的部署告知了吴三桂。吴三桂大吃一惊,紧急下令已有一半进入伏击区的清军回撤,并一路搜杀伏兵。

永历军的三道伏兵没有接到信号,不敢擅自出战,因此被后撤的清军干掉了不少。窦名望感觉到情况有变,果断鸣炮出击,各道伏兵杀入敌阵,将清军搅乱,固山额真沙里布当场阵亡。李定国听见炮声混乱,发现不对劲,赶紧派预备队增援,永历军以极大的代价将清军彻底击溃。

磨盘山之战,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惨烈战役。

清军遭遇惨败,又因滇西道路崎岖,后勤补给困难,于二月底“振旅班师”,回到昆明。李定国获得惨胜,“战神”无力再战,被迫撤往孟定。

至此,清军占据了滇西边境地区以外的云南全境,张佐辰、龚彝、钱邦芑、狄三品、冯双礼等永历官员纷纷投降。坚持斗争的永历军残部分散在中缅边境地区,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再无反攻之力。

“战神”虽在,但南明气数已尽,什么时候走到终点,全凭清军将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