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变(第7/8页)

由于事发突然,朱由榔侥幸脱逃,大学士吴炳则带着太子逃往城步。结果,城步已被清军占领,吴炳与太子被清军截获,押往衢州。后来吴炳绝食而亡,太子被处死。

儿子显然是顾不上了,只要爹在,儿子要多少有多少!

朱由榔一路狂奔,在广西总兵侯性的接应下,于十月初一逃往柳州。柳州离湖南不算太远,朱由榔还是没有安全感,全然不顾瞿式耜移跸桂林的请求,准备逃往地处广西腹地的南宁府。

十一月十五日,朱由榔抵达象州,却遭到焦琏的部队拦路堵截(当然是瞿式耜指使的)。南宁是没法去了,朱由榔只有转身回桂林,命大学士王化澄护送三宫先行前往南宁。

刘承胤投降后,清军迅速占领了武冈、永州、沅州等地,吏部尚书李若星、兵部左侍郎代尚书傅作霖遇害,傅上瑞、王允成、刘承宗等人归降,何腾蛟逃往广西兴安。

湖南一役,大部分南明军队非降即逃,损失惨重。短短几个月,湖南全境已基本上被清军占领。

另外,何腾蛟还有一支“劲旅”——郝摇旗。“三王”进军湖南后,被何腾蛟派去“迎驾”(其实是“打酱油”)的郝摇旗从郴州撤离。在桂阳与清军短暂交火后,于七月撤往道州(今湖南道县),又向三百里开外的桂林靠拢。

撤到别人的地盘上,打声招呼是很必要的。

郝摇旗派人前往桂林接洽驻军事宜,瞿式耜和于元烨(时任两广总督)回答得相当爽快:不同意!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兵力薄弱的瞿式耜、于元烨倒不是担心郝摇旗拥兵自重,主要是觉得这人出身不好。“流贼”虽受招安,但本性难移。

贼穿上马甲不还是贼吗?

郝摇旗不甘心,桂林不是挺凉快的吗?第一次接洽不成,郝摇旗又派出一个阵容庞大的“使团”前往桂林磋商——包括沿路“收容”的通山王朱蕴釬、东安王朱盛蒗、督饷佥都御史萧琦和司礼监太监王坤。

瞿式耜蒙了:多大点事儿啊,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亲王、大臣都来了,居然还有个死太监。规格如此之高,瞿式耜有点拉不下脸来。但是,死性不改的于元烨始终坚持顽固立场,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别说亲王大臣加个死太监,就是天王老子加人妖也没得商量!

郝摇旗怒了,第二天就带着大军驻扎在桂林城外,向瞿式耜、于元烨示威。眼看场面将不可收拾,萧琦赶紧劝说瞿式耜出城安抚,避免同室操戈的悲剧。

瞿式耜也觉得事态严重,再这样下去的话,吃亏的肯定是自己。由于死硬分子于元烨依然立场顽固,瞿式耜只带着广西巡抚鲁可藻前往郝摇旗的大营。

郝摇旗盛情款待了瞿式耜,交谈甚欢。次日,郝摇旗入城“回访”,宾主双方摈弃前嫌、握手言和。

其实,瞿式耜同意郝摇旗在桂林周边驻军,不过是被迫承认既成事实的权宜之计。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像郝摇旗这样有“流贼”背景的军队?在这个问题上,瞿式耜跟何腾蛟一副德性。

郝摇旗曾经得到何腾蛟的器重,那是为了排挤田见秀等人。但风水轮流转,如今投靠瞿式耜,终于轮到自己受刁难、受排挤了。

瞿式耜想不出更高超的手段来排挤郝摇旗,还是何腾蛟“一条龙服务”的老套路:扣发粮饷、逼其抢粮、按律严惩。

郝摇旗果然中招。——废话!三天不吃饭,饿得团团转,他不中招谁中招!

瞿式耜不发军饷,郝摇旗就到处抢,善于开拓创新的瞿式耜比何腾蛟多一招:暗中指使乡民组织武装自卫。郝摇旗怒不可遏,率军剿灭乡团,在桂林周边抢得不亦乐乎。不过,瞿式耜还没有来得及收拾郝摇旗,实现“完美收官”,“三王”的军队就开始向永历政权发起“收官之役”了。

十一月,耿仲明率军进攻全州。

全州是湖南进入广西的门户,一旦失守,后面的兴安、桂林必然一路溃败。情况紧急,何腾蛟在兴安坐镇指挥,急调郝摇旗部、焦琏部北上,会同镇守全州的卢鼎部阻击来犯的清军。

郝摇旗的军队确实比较能打,于十三日痛击耿仲明部,取得了自“三王”进军湖南以来,南明方面的第一次大捷。捷报传来,“逃跑帝”朱由榔也不由得感慨:“全阳奇捷,真中兴战功第一。”

何腾蛟、郝摇旗在危急时刻保住全州,原本无可奈何的朱由榔才算是心甘情愿地移跸桂林。

永历军队在北线阻击了进犯广西的清军,但南线的形势开始恶化。李成栋剿灭“岭南三忠”后,再次挥师西向,十一月重新占领梧州。

瞿式耜、何腾蛟对“流贼”有成见,认为他们贼性难改。事实证明,这种“阶级对立”情绪虽然总体上是错误的,但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至少郝摇旗有一点“贼性”没改变——太在乎老巢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