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铁血雄胆(第2/11页)

在汉朝的少壮派中,耿秉是个地道的鹰派主义者。他常常认为,中原不宁,其患在匈奴。要除匈奴,必须以战去战。所以,他当谒者后,常常在刘庄耳边吹风要打北匈奴。吹着吹着,就吹成了现实。

但是,让他心意不平的是,上次征伐北匈奴中,他竟然打了个空靶,啥功都没有。所以,此次作为窦固的副将出征,他建功之心比谁都急。

非凡之人,要想建非凡之功,必须走非凡之路。耿秉认为,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拿下车师后王,车师前王必然归降。所以他建议窦固来了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挑难整的去整,直接打车师后王。

耿秉喜兵法,窦固亦喜兵法。然而,耿秉这个进攻计划让窦固迟疑不决,不敢断然作决定。

耿秉瞧出了窦固的顾虑。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他必须抢在窦固前面杀将过去。于是乎,他怒吼一声,对窦固叫道:“不要犹豫了,我来当前锋,直接攻打车师后王。”

窦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见耿秉猴急地跳上马,率军向北边山里奔去了。

窦固不得已,只好紧跟耿秉,移师北上。事实证明,耿秉赌对了。

耿秉进车师后王国后,即纵兵抄掠,斩首数千,收马牛十余万头。好s消息不断向后传,传到窦固那里。坏消息却不断向前传,传到车师后王那里,使他坐立不安。

车师后王告诉诸将,咱们出城受降吧。诸将默然同意,车师后王即刻率数百骑准备出城迎接耿秉。然而,意外的事情出现了。

就在这时,有一人快马奔来,大喊先退回去,别急着出城。

听到此话,有人可能会猜到,是不是匈奴援兵到了?我告诉你,如果答出“匈奴”二字的人,都得零分。准确的答案是,驰马来报的人不是北匈奴,而是窦固的人。此人名唤苏安,窦固身边的参谋官。

事情是这样的:司马苏安同志认为,这次攻打车师后王,耿秉冲锋在前,捞个大便宜。可窦固身为主帅,率军在后,只捞得末功,丢不起这个人。于是他就打起了歪主意,想让窦固独吞这个大功。这才秘密派快马告诉车师后王,等窦固亲自率军到了,才可出城投降。

车师后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是失败者,投降谁其结果都一样。所以他很配合地又撤回城里去了。可这时,耿秉却不干了。

窦固精得很,可耿秉不傻。车师后王这笔大买卖是他先发现的,也是他第一个出来做的。他盯着这生意,就像苍蝇盯着血,一旦错过,功业无成。当了嫁衣裳,还要替别人数钱,这是人干的活吗?就是抢,也要先于窦固前面把功劳抢回来。

耿秉等了半天,发现车师后王没按时出城报到,突然,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怒得披甲上马,率精骑跑到窦固帐前,跳下马叫道:“车师后王说好要出来投降的,竟然忽悠我们不来了。请允许我现在放马过去,把他的脑袋砍下来见你。”

耿秉话一说完,又要上马。窦固吓了一跳,说道:“且慢,你一去肯定把事情搞砸了。”

耿秉却大声喝道:“受降如受敌,这活儿我揽定了。”话一说完,即跳马而上,冲着车师后王城而去。

此时,车师后王正在城里等着窦固大军的到来。很不幸,他等到了一个坏消息——耿秉要砍他头颅来了。车师后王差点没晕倒,投个降都搞得老子左右不是人,汉人怎么这么复杂呀。

车师后王又坐不住了。最后,他决定出城向耿秉投降。当他见到耿秉时,翻身下马,径直跑到耿秉马前,抱着马足痛哭,不知所言。说什么都不重要了,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耿秉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他押着车师后王回营,骄傲地交给了窦固。

正如他所料,车师后王投降后,不久车师前王也开城向汉军投降了。

二 猛将出江湖

窦固拿下车师国后,即刻给洛阳打报告,请求恢复西域都护。很快,窦固的报告就被批准了。刘庄任命了新西域都护,以及戊、己两校尉。

新任命的三人,都是陌生面孔。都护叫陈睦,耿恭为戊校尉,驻防车师后王所属金蒲城;己校尉是关宠,驻扎车师前王所属柳中城,每人各率官兵数百人,就地屯垦。

窦固办完事后,第二年春天即被刘庄叫回洛阳。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当汉军撤退后,一场噩梦席卷而来。

噩梦制造者,就是窦固做梦都想扁的北匈奴。窦固前脚才离开西域,北匈奴单于后脚就踏进了车师国。他首先问候的是车师后国戊校尉耿恭,我们知道,耿恭只有数百兵,而北匈奴气势汹汹,竟然率了两万骑兵来。

两万骑兵,换到今天,就是两万坦克。众多坦克在大漠中纵横驰骋,那种嚣张气势除非神灵附体,或霍去病再世,不然谁能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