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西域不是传说(第5/8页)

班固被抓后,班超决定上访。这是唯一的办法,班固做的是大事业,非凡夫俗子所能懂。所以他很担心郡属乱整,整出一个天大的冤案来。

班超修书一封,飞到了长安,几经辗转落到刘庄手里。班超的上访信引起刘庄高度重视,召见班超。

班超到了洛阳,告诉刘庄,班固做的工作只是想完成父亲班彪写史的愿望,所写史实皆考据,不是乱来,不信您可以亲自看看他的书稿。

就在这时,郡属把班固的书稿送到了洛阳。刘庄一看,不得了,人才啊。

班固是个有想法的人,刘庄也是。班固想做司马迁第二,实现父志,刘庄则想做汉武大帝第二,完成刘秀未竟的事业。殊途同归,天意啊。

当然,汉武大帝阉了司马迁,相反,刘庄待班固不错。刘庄认为,班固挂名修国史,实则就是替刘氏皇权修家谱,而且修得还不错,这样的人流落到乡下,太可惜了。被关到监狱,那就更荒谬了。

不久,班固光荣出狱。因祸得福,刘庄给他换了一个好工作——兰台令史。

就这样,班固全家又搬回洛阳。班超在洛阳也谋到了一份工作,替人抄写文书,工资很少,生活很艰难。

班超的梦想很大,洛阳也很大,可从来没人能懂他。对他来说,抄写文书,那是一眼望到底的行当,难道他这辈子就献给无味没劲的抄书事业了吗?班超异常苦闷,却无处发泄。

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把笔扔下,大声叫道:“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怎能一辈子搞这没趣的文书工作?”

班超一语既出,引来同事哄堂大笑。他们以为,班超也就发发牢骚,解解闷,减减压,纯当乐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班超胸口的一颗心,已经长到了喉咙,几乎要撑破胸膛了。

同事笑班超,班超也笑同事。他化用了陈胜当年很牛的一句话,对他的同事们摇头叹息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燕雀,班超决定去看相。看相的人这样对他说:“老大,尽管你是一介书生,但是将来肯定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听得眼睛一亮,问道:“您怎么证明,我就是一只封侯万里之外的鸿鹄?”

看相的接着说:“你看你,长着燕颔虎颈,燕子会飞,老虎会食肉,这天生就是建功封侯的命相啊。”

是真的吗?可能是真的。

阿甘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口味。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日子呢?班超盼望着,渴望着,期望着。正当他做着美梦时,刘庄悄悄来到了他身边。

有一天,刘庄问班固,你老弟班超最近如何?班固实话实说,他替官府抄文书,赚点小钱赡养老母。刘庄一听,哦,那么有才的人混得那么苦。不如这样吧,你叫他把工作辞了,到校书部来上班。岗位嘛,就跟你一样,兰台令史。

梦想太遥远,命运多可笑。对班超来说,兰台令史是个什么玩意?抄抄写写的小公务员嘛。不,这不是我想要的。

或许是无意,或许是有意。不久,班超工作上犯了点错误,被免去兰台令史,成了无业游民。人生就像马拉松,在无望中徘徊,在苦闷中挣扎,班超在洛阳整整忍了十一年。

十一年后,他终于等来了一个彻底改变他命运的人。

在班超看来,人这辈子就像在大海中驾舟航行,可以消沉,但绝不能沉沦。在无望的谷底里,班超学会了等待。在等待中,他认识了窦固,两人走到了一起。当窦固再度被皇家起用时,班超也出山,跟随窦固征伐北匈奴。

在征伐北匈奴行动中,班超表现出色,和窦固并肩奋战,打了一场漂亮仗。于是,窦固决定培养班超,派他出使西域,考察诸国国情。

代表国家出使西域,多年以前,这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竟然让班超梦想成真了。然而,兴奋的班超还没被兴奋的情绪烧坏脑袋。

他清醒地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则是曲折的。命运何去何从,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久,班超上路了。西域第一站就是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鄯善国国王很客气,待他为上宾,十分尊敬,班超很受用。然而,没出几天,情况就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班超发现,鄯善国国王接待他的次数有所下降,态度也不像当初那么热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班超眼皮一跳,凭着他敏锐的外交嗅觉,觉得味道不对。他立即把跟随都唤来,一起开了个会。班超说明情况,众人的反应很让班超失望。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胡人的习惯本来如此,不应该大惊小怪,别想多了。

班超摇摇头,说:“事情肯定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肯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