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第2/8页)

归根结底还是那两个字——博弈。刘赐清楚地看到,刘玄想当皇帝当得久,又要当得爽,就必须压得住新市兵和平林兵。仅靠他们两兄弟那点声望,基本就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为了加强自身力量,他们必须拉住刘秀。刘秀就像是他们打磨的利剑,只要此剑在手,足可力挡四面八方。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不要害怕被别人利用,别人能利用你,说明你很有用。对刘秀来说,无论是刘玄,还是新市兵和平林兵,他都不怕被他们利用。他们能利用你,说明你对他们还很有用,既然这样,那就还很安全。

现在,我们可以公开刘玄心里的秘密了。他着力打造刘秀,归根结底,就是借此平衡与新市兵等人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是渔翁得利。最后,刘秀还是被封为大将军,率军出征了。

准确地说,刘秀不是出征,而是巡游。出征是很辛苦的,整天拔刀冲来砍去,不被砍死,也可能要累死。巡游就不一样了,所到之处,必是歌舞升平,粉丝如潮,夹道相迎。

有人认为,当年秦始皇挂名巡游天下,其实是主动亮剑,兵威四方。刘秀则反其道而行之,挂名出征,享受的则是巡游之礼。他的部队才渡过黄河,各郡官员百姓已经闻声而动,主动献城,并且献牛羊于道,热烈欢迎。

我相信,眼前这一幕要是被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看到,即刻全得红眼病回家。但是,刘秀没有一丝骄傲,反而心事重重,拒绝所有宴会,一切从简。

心事不解,何以开怀,烦啊。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刘秀,有一姓邓的粉丝策马狂追,北渡黄河,追随您来了,要不要召见他?

刘秀眼皮一抬,哦,他来了,赶紧把他叫来。

来人姓邓,名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人。其实,邓禹追随刘秀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当年,刘秀西入长安受学时,邓禹也在长安受学,那年邓禹只有十三岁。

那时,邓禹偶遇刘秀,遂认定他是个非常之人,于是追随亲附,一晃就是数年,后才恋恋不舍归乡。刘秀造反后,刘玄不小心当了皇帝,新野豪杰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宁死不跟刘玄。他告诉豪杰们,你们都别瞎扯淡了,我心里早有跟定的人了。

邓禹闻听刘秀率兵北渡黄河,心想坏了,再不追就晚了。于是他策马狂追,追过黄河,一直追到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总算把刘秀追上了。

铁杆粉丝和偶像相见,不胜欷歔。刘秀问邓禹:“陛下授权于我,可以封爵任官,先生大老远奔我而来,是不是想求官来了?”

邓禹答道:“错!”

刘秀惊讶地看着邓禹:“哦,那您是为啥而奔我来的呢?”

邓禹答道:“不为别的,只想做你的追随者,建功立业,让我的名字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刘秀笑了。

邓禹话不过才开个头,这时,只见他滔滔不绝,说出一套让刘秀耳目一新的政论。

邓禹的论述很长,意思大约如下:刘玄挂名是天子,但是,只要东边两股势力没摆平,他就别想坐享天下。这两股势力分别是赤眉集团和青犊集团,之所以重视他们,忽略别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军队多,作战单位都是万人以上。

赤眉集团之前曾试着归附刘玄,可是没来多久,他们就全跑了。归根结底,不是别的,而是刘玄这人太平庸,没有凝聚力,而新市兵和平林兵那帮将领更是庸碌之徒,只想着升官发财,心中哪有天下长远之计,更没有安邦立国之大志。

回到正题。天下成大事者必有两个条件,即天时与人事。从天时看,刘玄当皇帝后,天象诡异,极为不祥;从人事看,刘玄不过是个平庸之辈,绝非成大事者。分析当今大势,阁下昆阳城一战,名震天下,功名赫赫。尽管如此,将来肯定也无立足之地。

所以,阁下应顺势应变,招兵买马,收买民心,再创高祖刘邦之大业,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以阁下之能力、人气,成此大业,并不难矣。

自起兵以来,这是刘秀第一次听到如此震耳欲聋的话语。邓禹一语,犹如万箭穿心,扎到他心窝里去了。在刘秀自己看来,只要天下未平定,他的安全都是没问题的。如果有一天,天下无事,他这把利剑即将被刘玄束之高阁,安危即不知了。

而邓禹一话,点醒了梦中人,与其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反客为主,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粉丝,还是铁杆的好啊。顿时,刘秀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骚动。这是一种被深埋于心里,从未被发觉的冲动。

说真的,刘秀很激动。这种激动不是说他找到了一个多年的知己,而是知己犹如黑夜里的明灯,替他指出了一个通往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