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场夺权实验(第6/9页)

 

吕不韦亲自接见李斯。自从李斯就任长史以来,两人就断了私交。此次李斯以客卿的身份登门造访,自然好一阵寒暄。譬如:李斯啊,你荣升客卿,我还没去恭喜你呢,实在是惭愧啊。相国大人,瞧你说的,那还不是全靠你的栽培,你的恩德,李斯是一天也没敢忘记的啦。李斯啊,难得你还有这份心,你好久也不来看我,是不是升了官就看不起我这个老家伙了。哎呀,相国折煞我了,我早就想看你来着,这不是看你日理万机,怕打扰了你不是,今天我是拼了会烦你扰你招你厌弃,也要来拜谢你这位老上级啊。诸如此类的场面话,足足摆了小半个时辰有余。

 

李斯不提来意,吕不韦也佯装不问。吕不韦带着李斯参观著书大厅,《吕氏春秋》的编撰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之中。看着那些“为觅一佳句,捻断三根须”的舍人们,李斯不禁想到,要是当初我接受吕不韦的邀请,参与编写《吕氏春秋》的话,我现在大概也和他们一个模样吧。刹那间,他竟感觉时光仿佛凝滞,自己则陷入庄周梦蝶的幻觉。

 

吕不韦的话将李斯带回现实。吕不韦臂膀一挥,笑道:“《吕氏春秋》,千秋盛举,万世典籍,从此六国何敢再视我秦国为不文之国?当日若非先生提议,不韦又焉能想及此举?说来,还要多谢先生才是。”

 

李斯回礼道:“相国厚意,李斯哪里当得起。李斯以为,是今朝后世的万千书生学士该多谢相国才对。《吕氏春秋》编写至今,已历七载。未知进度如何?”

 

吕不韦道:“再过一年,便可成书。”

 

古人著书不比今日。《吕氏春秋》统共二十余万字,不论质量,单从字数来看,只相当于今天某些高产作家大半个月的工作量而已。而竟然劳动三千舍人,穷八年之功,在这方面,不得不赞叹吕不韦实在有钱,也实在有耐心和胸襟。

 

吕不韦又道:“书虽未成,但已十毕其九,先生倘若有暇,还望寓目指正。”

 

李斯道:“李斯才疏学浅,一无著述,不堪相国寄望。”

 

“先生何必过谦。秦国第一才子,非先生莫属。先生虽只字未著,非不能也,实不屑也。”

 

李斯对自己的才能倒从来也不谦虚。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服过韩非之外,还没服过旁人。不过,眼下可不是看书的时候,李斯于是推辞道:“还是留待书成之日,李斯一并拜读。”

 

夕阳西下,吕不韦大摆宴席,款待李斯。酒酣耳热,宾主尽欢。吕不韦道:“长远未和先生闲谈,甚是想念。先生在日,不韦能常就请教,获益匪浅。今先生入朝为客卿,不韦胸有疑难,却再也无人可问。今欲再与先生闲谈,未知可乎?”

 

李斯拜道:“得与相国闲谈,固所愿也,未敢望也。”

 

【9、旧仇新恨】

 

吕不韦于是屏退左右。两人捂着肚子,都吃得太饱太撑,要先消化消化。还是吕不韦的肠胃功能比较强壮,因为他先打破沉默,开始说话。吕不韦道:“四下无人,敢问先生来意。”

 

李斯道:“不瞒相国,李斯实为郎中令一事而来。”

 

吕不韦沉声道:“奉秦王之命欤?抑或为嫪毐作说客欤?”

 

“李斯自来,只为报相国昔日知遇之恩。”

 

吕不韦从鼻子里轻哼一声,那意思像极了北岛那首著名的诗歌:告诉你,我不相信!

 

李斯神色不改,说道:“相国推选大夫沌为郎中令,嫪毐举荐佐弋竭为郎中令,相国不欲退,嫪毐不肯让。非此即彼,虽秦王莫能断。然李斯暗窥秦王,似有顺从嫪毐之意。李斯不惮背秦王前来,特知会于相国。今相国与嫪毐相争于朝,朝野皆知,又复拭目以待,视二君孰胜而定其行止。一旦嫪毐威压秦王,而秦王年幼,无能逆之,则佐弋竭得为郎中令,嫪毐势必权势愈强。而天下由此皆知,嫪毐贵于相国也,胜于相国也,嫪毐得宠而相国失势也,于是争舍相国而附嫪毐也。今日一挫虽小,他日百挫千挫为大,窃为相国危之。”

 

受李斯一激,吕不韦果怒形于色,切齿道:“嫪毐小儿,徒仗巨阴,复有何能哉!”

 

李斯诧异言道:“相国所指为何?嫪毐当日已罹腐刑,为众人共见。今嫪毐阉宦也,不求富贵,又能有何求?”

 

吕不韦省觉自己说漏了嘴,他冷瞥李斯一眼,心想,关于嫪毐乃是假阉之事,李斯这小子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傻?吕不韦于是转口又道:“不韦有疑惑,嫪毐无功无德,秦王为何要依顺之?”

 

李斯再次刺激吕不韦,说道:“秦王非依顺嫪毐,实乃依顺太后是也。秦王事太后至孝。太后恩宠嫪毐,秦王素知之。嫪毐欢心,则太后欢心。于是,秦王欲以佐弋竭为郎中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