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短命君王(第8/9页)

再说任光往救信都,手下兵卒皆信都当地人,听闻信都已归王郎,其父母兄弟的性命皆操于人手,哪里还有心思作战,纷纷逃亡,投降王郎。任光无功而返。

刘秀大怒,便要亲自领兵,前救信都。李忠、邳彤拼死相劝,刘秀这才作罢。不日,却又有捷报传来,冀州牧庞萌已率兵光复信都,李忠及邳彤的家眷皆安然无恙。刘秀大喜,命李忠代行信都太守。李忠回到信都,收郡中大姓附邯郸者,诛杀数百人,信都于是平定。

粮荒仍在持续,不得已,刘秀只得向谢躬借粮。谢躬支吾着,看意思,就是不太想借。刘秀也不生气,笑道:“我军无粮,恐怕只能撤兵到有粮的地方去了。讨伐巨鹿及王郎之重任,就拜托给谢尚书了。”谢躬见刘秀真要撤兵,也着了慌,无奈之下,只得先支十日粮给刘秀。

刘秀一边派使者至上谷、渔阳、真定催粮,一边加紧攻城。适逢刘秀的二姐夫邓晨率众前来投奔。

更始朝廷定都洛阳之时,拜邓晨为常山太守。邓晨到任未久,便碰上王郎造反,郡中各县纷纷反叛,邓晨无力镇压,只得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听说刘秀正在巨鹿用兵,特此赶来相会。

两人相见,好不欷歔感叹。想当初,两人追随刘起兵,情形犹在眼前,如今才过了一年多的光景,却已经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邓晨请求留在刘秀帐下,刘秀不缺战将,缺的是粮食物资,于是道:“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仍拜邓晨为常山太守,命其巩固地方,筹措辎重粮草。

巨鹿久攻不下,斥候来报,王郎派遣大将倪宏、刘奉,正率数万人前来救援巨鹿。刘秀闻报大喜。诸将皆大惑不解,问道:“明公喜从何来?”

刘秀笑道:“这数万人,必是王郎军精锐主力,真正的决战,现在才开始。”命谢躬继续围困巨鹿,自己则尽起各部,北上逆袭。

双方遭遇于南峦境内,刘秀以上谷、渔阳突骑为预备队,以步兵先期迎战。倪宏、刘奉所领数万人,确为王郎最精锐之部队,两军相接,汉军不敌,连连后撤。耿弇、吴汉、寇恂、景丹等人所领骑兵,攻城之时并派不上用场,都憋着劲呢,一见汉军败退,遂驰骋而出,直冲敌阵。千骑狂奔,摧枯拉朽,王郎军瞬即溃散,耿弇等人追奔十余里,斩首数千级,死伤者纵横满地。倪宏、刘奉收拾残众,退入南峦城中。

渔阳、上谷突骑投奔刘秀之时,曾自述战功,有云,击斩王郎大将、九卿,及校尉以下四百余人,得印绶百二十五枚、使节二根,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对此,刘秀及麾下诸将都半信半疑,吹吧你。今日亲眼见其作战,战力恐怖,所向披靡,这才心悦诚服,始信其言下无虚。刘秀亲迎耿弇诸人,大赞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

于是攻南峦城。突骑出尽风头,刘秀的嫡系自然不肯服气,说什么也不能让新来的给比了下去,攻城格外卖力。铫期身先士卒,登城而战,手杀五十余人,额头中剑,血流满面,不退,帻布一包,再战。一个时辰不到,南峦城破。

刘秀凯旋而归,再攻巨鹿。耿纯进谏道:“久攻王饶不下,则士众疲敝,不如趁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王饶不战自服矣。”刘秀善其计,留将军邓满守巨鹿,大军直逼邯郸。

No.6 最后一关

刘秀,邯郸。

对刘秀来说,离开邯郸很容易,容易得只需要一个转身,重返邯郸却如此艰难,艰难得半年才把回程走完,而在这半年之中,当中只要出一点差错,他都不可能再有机会重返。

昔我去兮,北风凄厉,无枝可依;今我归兮,千军万马,风发意气。一去一归之间,刘秀已不是当初的刘秀,王郎也不是当初的王郎。

此时,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军事上,王郎最精锐的部队,已经在南峦一战中被彻底摧毁;地盘上,各郡县也都见风使舵,无情地弃王郎而去。在王郎手中,只剩下最后两座孤城——巨鹿、邯郸。而在刘秀这边,兵强马壮,郡县归心,就连最头疼的粮草问题,也已妥善解决,远到耿况的上谷郡、彭宠的渔阳郡,近到邓晨的常山郡、李忠的信都郡,粮草物资源源而来,不绝于路。

胜负不再有任何悬念,王郎已经是一具尸体,棺材铺不妨提前准备。

对于王郎,刘秀的感情无疑是复杂的。没错,王郎追杀过他,折磨过他,但如果没有王郎,他现在也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军队,占据如此多的土地。因此,刘秀与其说是痛恨王郎,不如说更感谢王郎。而这种感谢,只能形之于心,无法宣之于口。换而言之,这种谢意,只能以杀戮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