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绝地反击(第7/7页)

还在王莽新朝之时,邳彤便已担任和戎太守,乃是老资格的官僚,政治经验比在座任何一人都要丰富,当即也不客气,大声道:“信都、和戎二郡死守不降,苦苦支撑至今,何等不易!诸君之来,二郡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高呼万岁,以为终于盼来了救星。谁知道,诸君一心想的只是如何保全性命,南归洛阳,弃二郡百姓于不顾,好不叫人寒心!枉我还对诸君寄予厚望!早知如此,不如索性投降王郎!”

诸将遭邳彤一通责备,也是面露愧色。邳彤望着刘秀,再道:“明公昆阳一战,以三千壮士,大破王邑百万雄师,自古名将,莫能过此。卜者王郎,僭号称帝,麾下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远不可与王邑百万雄师相比。今二郡之兵,有六千之数,更多于明公昆阳之时。以明公之威,发此六千之兵,王郎何在话下!以攻则无城不克,以战则无军不服!荡平河北,只在指顾之间!今弃此而归,非但空失河北,更将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善者也。”

邳彤如此吹捧刘秀,刘秀本人倒是没什么,诸将却越发惭愧起来,觉得自己贪生怕死,不仅坏了刘秀的英名,更拖了刘秀的后腿。

邳彤再道:“若明公并无征伐之意,执意要以这六千兵护送,南归洛阳,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六千兵绝不会听命于明公。理由很简单,明公可以离开河北,这六千兵离不开河北,他们的父母兄弟都在这里,他们的家园田地都在这里。明公既然不愿意保护他们的父母兄弟、家园田地,将心比心,他们凭什么背井离乡,千里护送明公?”

邳彤话虽难听,道理却很好懂:虽然你刘秀是大司马,官比我们都大,但这六千兵原本归属于我和任光、李忠、万修等人,我们可以把这六千兵转交给你指挥,但绝不是无条件的。你既然要领导这六千兵,那就必须尽到领导的责任,率领这六千兵保卫家园,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如何套现。

刘秀拊掌称善,叹道:“无邳太守之直言,吾等几成罪人矣。”说完,拔剑斩案,道,“自今而后,再有敢言南归洛阳、罔顾河北父老者,形同此案!”

关于此时此刻此地,东坡兄评曰:“此乃东汉兴亡之决,邳彤可谓汉之元臣也。”以我观之,则刘秀本已无心回归洛阳,邳彤甫一献计,刘秀正好借坡下驴。设若无邳彤,也必有张彤、李彤之辈,起而劝谏刘秀留在河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击拍之音又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