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琵琶国手与瞎子宰相(第5/6页)

怎么办?这正是和士开绞尽脑汁解答不了的问题,也是权臣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中国官场不变的规律。

“你有好主意?”和士开反问道。

“简单。您只须提醒陛下,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的儿子们都无法继承皇位。如果陛下想让皇太子顺利登基,只能提前扶上马送一程。若陛下同意,皇太子岂能不感激您。”

这本来是个糟糕透顶的主意。没有人肯把皇位让出来,即使让给亲生儿子。然而北齐国一切皆有可能。北齐已经连续三届兄终弟及,不设法改变局面,高欢的那些儿子们觊觎之心不死。凭借和士开与武成帝的关系,说服武成帝并非一件难事儿。北魏国创建太子监国制度即想杜绝亲王们问鼎皇冠的野心,北魏献文帝甚至做过一任太上皇帝。

和士开明白,祖珽此计并非为他,实为自己,却不容拒绝。和士开如是评价祖珽:“心行虽薄,奇略出人。”品德和行为差一点,谋略过人。

28岁的武成帝高湛接受和士开建议,主动禅让帝位,年仅10岁的皇太子高纬继位,即北齐后主。事实证明祖珽独到的眼光,四年后高湛去世,政权顺利交接,高纬坐稳江山。

凭借此妙计,祖珽再次回到邺城,深获太上皇帝和后主两宫宠信。他认为时机已到,翻盘的机会来了。

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你会发现错得很厉害,尤其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中国所谓的“士人”。他们的表现往往让人不知所措。中国人性格构成比西方人复杂得多,想看透中国人的心如同画骨。

一个纨绔子弟、小偷、贪污犯、马屁精很难和气节与风骨联系在一起。祖珽让你清楚地看到人的两面性。杨愔惨案后,汉人豪强顿失政治话语权,大家都闭嘴不敢说话,祖珽却想来一次大反击,搜集罪状写成奏章,准备弹劾当朝执政尚书令赵彦深、左仆射元文遥和侍中和士开。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祖珽联络赵魏豪族。没有一个人肯参与,连他最要好的朋友刘逖也拒绝了。在他看来,祖珽做事太疯狂。和士开与太上皇帝私交最深,赵彦深和元文遥乃数朝元老。赵彦深出身贫贱,借助魏末乱世脱颖而出,做官谨慎,高澄时代开始受宠,是北齐国唯一善始善终的宰相。祖珽幻想一网打尽,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祖珽的所作所为逃不过和士开等人的眼睛,太上皇帝高湛勃然大怒,召祖珽进宫,怒斥道:“何故说我家士开的坏话?”

祖珽神色不变,多年的小偷生涯早已练得镇定自如,缓缓道:“臣因和士开的帮助才得以升迁,本无心诋毁和士开。今日既然陛下问我,臣不敢隐瞒。和士开等人玩弄权术,掌控朝廷,勾结吏部卖官,指使刑部胡乱判案,天下不满。陛下不以为意,臣以为长此以往,大齐的基业将被断送。”

高湛嘿嘿一笑:“祖珽,你是在诽谤我啊!”

祖珽撇撇嘴,回答道:“不敢诽谤,陛下强娶民女入宫。”

高湛一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连忙解释:“我看那个女孩饿得可怜才收养的。”

祖珽道:“那陛下为何不开仓放粮救济,反倒趁人家吃不上饭的机会买入后宫。”

高湛越发生气,手握宝刀,用刀环猛敲祖珽的嘴巴,叫你嘴硬,叫你狡辩。一边打一边喊人帮忙。侍卫们手持鞭子、大棍,一拥齐上,鞭棍乱下,将祖珽打倒在地。祖珽一见不妙,这样打下去岂有活命。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求情,只能自个想办法。祖珽一边抱头,一边大叫:“不杀臣,陛下得名;杀臣,臣得名。陛下若想留得好名声就不能杀臣。不杀臣,臣为陛下练金丹。”

高湛想想有道理,这样把他打死了,只能成全祖珽的名声,后世会认为自己是个暴君。高湛挥挥手,让侍卫们退下。

祖珽慢慢爬起来,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多说了一句话:“陛下有一个范增不能用,可惜呀!”

高湛刚刚平和下来的火气又窜到脑门,怒道:“你自比范增,把我当项羽吗?”

祖珽梗梗脑袋回答道:“项羽怎么啦,谁有项羽的本事。项羽不过缺少运气罢了。项羽一介布衣,率乌合之众,五年而成霸业。陛下仰仗父亲和兄长的资本才有今天,臣以为项羽未易可轻。臣何止范增可比,纵使张良也不如臣。张良辅佐太子,还要请出商山四皓才能保住太子之位。臣位非宰相,被陛下疏远的人,却尽忠竭力出谋划策。使陛下尊为太上皇,陛下之子龙登九五,父子共享天下。小小张良,何足挂齿。”

祖珽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高湛越听越生气,喝令侍卫们用土块将祖珽的嘴巴堵上。祖珽一边吐一边说,就是不服气。高湛拿他没办法,抽了两百鞭子,发配光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