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高澄遇刺谜案(第2/10页)

宇文泰现在的眼光不再向中原看,而是投向巴蜀和荆襄。侯景乱梁使宇文泰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思路,欲想争霸中原,夺取天下,必须经营好边角之地,取四川和湖北巩固壮大自身。

为了国家大战略,牺牲一枚棋子太普通不过,王思政注定是牺牲品,而且王思政并非宇文泰嫡系。他的发迹不是靠宇文泰而是靠北魏孝武帝元修。王思政固然一再向宇文泰示好,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人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身为西魏国权臣的宇文泰不能不提防一切与皇族有瓜葛的势力。

王思政死,由他死去吧。宇文泰这样想。

名将慕容绍宗和刘丰生之死在东魏军队及朝野涌起轩然大波,军队士气低落,臣民惊讶丧气。陈元康劝阿惠及时挺身而出:“这是天赐良机给大王。大王虽然打败侯景,但侯景是内贼,大家会说您只会打内战,欺负自己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颍川陷落在即,大王正可将功劳据为己有。”

此时阿惠已非吴下阿蒙,晋位齐王,正式拜相国。无功不受禄,受禄要有功。高澄立刻点起步骑十万浩浩荡荡兵发长社城,下山摘桃子。和慕容绍宗及刘丰生相同,高澄亲自跑到建筑工地监督拦河大坝工程。高澄幸运得多,有慕容绍宗的前车之鉴,别说沙尘暴,即使发生龙卷风,也不会去坐船啦。齐王亲自督阵,士兵和民工们仍然不给力,拦河坝三次决口。高澄大怒,在我眼皮子底下敢搞豆腐渣工程。一声令下,将背土的人和袋子一齐推下去堵塞缺口。

高澄不算心狠手辣的人,但发起火来一样非常之可怕。高澄此人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坚忍的精神,轻易不发脾气,不轻易杀人,可能被高欢用棍棒拳脚练出来的。比如他处理侯景家属一事。侯景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早在侯景造反时就被高澄抓起来了,双方作战,直到侯景南逃,高澄一直没有处理他们。因为他们仍然有利用价值,一方面对侯景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给侯景回归留

侯景会错意了,认为高澄不杀他的亲属有意拉关系。侯景兵围台城时向高澄示好,说他即将掌握梁朝的军国大权,希望高澄放掉他的妻子儿女。高澄答复是:五个儿子中大儿子先剥脸皮,然后扔到大锅里烹掉,剩下的小儿子们集体阉割。

侯景自以为大功将成,有与高澄谈判的筹码。其实在高澄眼里,家属的利用价值已然失去作用,侯景决不会再北归,可以报复一下侯景的叛逃之仇。剥脸皮、割蛋蛋两项报复措施明明白白告诉侯景,第一,你不要脸;第二,让你无后。

援兵止步不前,大水冲刷着城墙,长社城的陷落不可避免。八千人打剩三千人,王思政坚守了一年零两个月,洪水冲坏城墙。东魏军杀进城来,将王思政包围在城内的土山上。

高澄爱才,尤其爱忠义之士,想了一个花招保住王思政的命。他对城里人说:“有送王大将军投降者封侯,若王大将军有半点损伤,左右亲信皆斩。”这等于断了王思政死路,身边的亲信们轮班蹲点,昼夜看护王思政,就怕王思政自杀。城破之日,王思政仰天大哭,向西跪拜,挥刀自刎。众人早有准备,抱身子的抱身子,扯胳膊的扯胳膊,理由说得震天响:“您常说,拿您的人头可以换富贵。如今反过来,您的命才能保全一城的人。您死啦,等于全城的人都死了。”

王思政没死成,手下的将士也都活下来。王思政在战场上虽然打败了,却赢得大多数人的尊重。高澄待他礼遇隆重,也有人不服气,卢潜对高澄道:“王思政不能以死保全气节,有什么值得看重的。”按照此种人的看法,打败仗要么战死,要么自杀。姑不论说这话的人事到临头能否做到,世界上生命最珍贵,不管为谁做什么事,生命是底线,不可践踏。按照所谓愚忠理论,关云长岂不是出名的大叛徒。

作为西魏的降将,《周书》为王思政立传,赞美道:“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虽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人的品格是否高尚只能由事实来说话。王思政任荆州刺史时,部下修城墙挖出三十斤黄金,夜间悄悄送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换你怎么办?换上当今社会任何一位国家公务员,怕也悄悄收将起来,又不是受贿的钱,大不了给部下升升职。王思政上缴国库,一克不留。西魏国改革分土地,王思政分到一处田园,家人种上桑果。在外领兵的王思政回到家里听说后大怒,把果树全拔掉了,边拔边道:“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如今大贼未平,治什么产业!”这就是王思政的不对啦,搞点灰色收入可是全中国官员的心声,何况是自家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