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731部队旧址查证(第7/8页)
由于空气很坏,我们准备往外走。在地下呆了近一小时,考虑到我们的身体,因此,地面的人们催促我们回去。
这“孪生横坑”本身可能是“弹子仓库”,但是,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后来访问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时才弄清楚孪生横坑的用途。
可是,“弹子”是什么呢?
干燥菌弹子
第四部的编制
第一课:炳泽少佐;制造鼠疫、霍乱、肠伤寒、副伤寒和炭疽菌
第二课:野口少佐;见以下说明
第三课:有田少佐;斑疹伤寒
第四课:二木技术员;结核
通过一名原野口班人员的证词知道731部队里有弹子的存在。
野口班是第四部第二课的通称。负责研究炭疽干菌。第四部在战争结束时的最高负责人是军医少将川岛。
第四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大量生产和保存细菌的方法,制造疫苗及免疫性血清,其编制与分工如上图所示。
在野口班的业务中有“研究干燥菌”一项。第四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保存大量生产细菌的方法。川岛部长在哈巴洛夫斯克军事法庭上供述,“短期内保存细菌的方法,是依靠冰箱来进行”,但制造能够长期保存的干菌,是赋予野口班的主要任务。
野口班的作业设施,是口字楼外边的平房。这里由军官室、委任官室、四个研究室、冷冻室、分注室、雇员休息室、浴室、厕所、作业所(各种消毒、冲洗)和仓库等组成。
最里面是干燥室和冷冻室。干菌的制造流程如下:
1.将装在高30厘米、直径10厘米玻璃瓶内的毒性极大的鼠疫菌和媒介物一起分注在200毫升的安瓶中;
2.把分注的活菌浸泡在60度的酒精中,使他们凝固在安瓿①的玻璃壁上;
①安瓿:指装药用的小玻璃瓶。——译者
3.然后利用干燥器抽出水分,使之干燥成为白色粉末;
4.最后把安瓿原封不动地装入陶瓷炸弹(宇治式炸弹)里。
干菌的毒性一般比活菌减弱7%~8%,但是,在使用装有菌体的陶瓷炸弹时,在运输过程中,损失和漏出的危险性小,安全系数高。
野口班在长2~3厘米像干梅核那么大的铅片上挖出沟,让鼠疫菌附着在上面,这就是所谓“弹子”。把“弹子”装入小型炸弹内,然后放进烘干器中,使之干燥。
但据说在投下爆炸时,这种方法制成的细菌比陶瓷弹的死亡率高。在野外使用附着灵菌的“弹子”进行过实验。
投下“弹子”实验的实施要领是:以投下地点为中心,周围摆上培养皿。培养皿的间隔从50米到100米、150米、200米、300米,逐步加大距离。
在培养皿里加入了培养液,开着盖。在投弹后,将培养皿盖上盖,带回研究室,培养投下的细菌,确认细菌的死亡率。
如果通过上述实验取得成果,就在安达实验场利用“马鲁太”和动物进行实验。在这种活体实验中,使用了炭疽菌。
原部队人员作证时说:“野口班制造的干菌装入安瓶,和装有弹子的小型炸弹一起,放进木箱中,然后保存在地下仓库里,其数量多达几万个。在制成弹子之前,以‘马鲁大’为对象多次进行实猃,在取得对人体有效的结论之后,进行大量生产,并加以储藏。地下储藏是一种利用自然低温的良好保存方法。”
被夺走了的故乡
在查证了1号楼、特设监狱、动力室、吉村班设施和地壕等旧址之后,已到了中午,我们还想继续进行实地查证,但是,陪同我们的人员已面带倦容。
如果当地人有午睡习惯的话,就不能硬要他们采取“日本式”的做法,所以决定吃午饭进行休息。
在平房区食堂吃过午饭,我们分头进行活动:我去三屯、五屯等附近村子,下里先生再次查证731部队各种设施并摄影。我对下里先生说:“时间不够用了,别吃饭啦,马上出发吧!”中方看到下里先生立即答应而吃了一惊。我们想看的、想转的地方太多了,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觉得可惜。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吃了午饭,然后下午分头进行采访。
731部队进驻平房区时,这块土地上原先居住的人们突然被没收了祖先传下来的土地,被迫背井离乡。我们很想知道: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对原部队人员的采访,脑海里早已熟悉了一屯(头屯)、三屯、五屯、义发源等地名。直接访问这些同731部队有着密切关系的村庄,也是这次采访活动的目的之一。
目前平房区人口为!42523人(1983年),其中农业人口23361人,城市人口119062人(数字均引自当地资料),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东部为机场跑道,西部为何家沟,北部为东轻砖瓦厂和靶场,南部为江南中环路,东南部为平房屯和伟建机械厂及地界。